遗体告别仪式的发言稿

来源:个人简历站 3.01W

尊敬的各位前辈、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好友!

遗体告别仪式的发言稿

今天您与我在这里,以万分沉痛的心情,向我最敬爱的父亲——王铭球的遗体告别,我既感到悲痛万千,又感到十分欣慰。生我养我哺育我长大成人的父亲,一旦撒手西去,一个为人子的我,无论如何悲伤都是人之常情。但是,且不说大家平时对我父亲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也不说我父亲生病期间,大家对我父亲的关顾,就说说今天,父亲生前的领导、亲属、好友以及同事,在此济济一堂相聚一起,共同缅怀父亲生前的工作、生活,更难能可贵的是,台州电厂、台州市财政局、招商银行、台州市集邮协会等单位送来了花圈,不少领导在百忙中也参加了今天的告别仪式,说明大家高度肯定父亲,这足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在此,我谨代表家属,向今天参加告别仪式的,以及其他领导、亲属和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父亲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和大多数人一样,对工作充满爱,对家庭充满爱,对生活充满爱。

父亲出生于1942年11月8日,1962年参加工作不到半年后,父亲就被选送到铁道兵部队,他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里整整锻炼了五年,当战士时,父亲是五好战士;当班长时,父亲所在的班被评为“学习毛泽东著作先进集体”。军旅生涯使父亲具备了钢铁的意志、精湛的技能和严谨的作风,使他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受益非浅,所以,无论是在福建省的8450军工厂,还是在台州电厂的修配分场、煤气站,在工作上,父亲总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攻克难关不罢休。

父亲对工作充满爱,体现在精心的投入、精湛的技能、精细的作风这三个“精”字上。远的不说,在修配分场工作期间,面对冷冰冰的加工件,父亲都像呵护婴儿一样尽心,东瞧瞧、西看看,心里琢磨着怎样走刀,如何切削……经过父亲加工的工件,尺寸标准丝毫不差。因此,说起父亲的技术,没有一个人不竖大拇指的,就连在机械加工技术方面人才济济的海门水泵厂(即今天的浙江真空设备厂),好多次碰到技术难关,也想方设法委托台州电厂相关部门,请父亲过去指导、帮助。对企业、对同事,父亲在技术方面从来不留一手,父亲在修配分场带的几个徒弟,个个都是技术能手,对其他同事,也是悉心指导、帮助,所以,修配分场整体具备较高技能,以至于台州地区不少机械企业闻名而来,请修配分场加工高精度、难度高的机械产品,这其中也凝聚了父亲不少的心血。父亲在机械加工方面的技术,在台州地区也小有名气,以至于在父亲退休后,不少私营企业争相聘请父亲当技术顾问。

父亲在退休前的几年,调到煤气站工作,这对于父亲是一个全新的工作。但年近花甲的父亲,硬是凭着一股临老也不服输的韧劲,在短短的时间里,掌握了制造煤气的技能。在此期间,每当我父亲上班时,母亲在烧饭时就会乐呵呵地说:今天你父亲上班,煤气质量好。果然,一打火,煤气颜色蓝旺旺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对工作做到“尽心”两个字,使我们子女也无形中受到熏陶。

父亲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业余时间喜欢养花种草,不但在家里莳弄花花草草,就连以前工作的煤气站,父亲和喜爱花卉的同事,一起把车间打造成如花园一般美丽,以至于到过煤气站的人,无不啧啧称赞煤气站优美的环境,浑然不觉这里是制造煤气的地方。

父亲对集邮更是达到痴迷的程度。爱花,使父亲动手编组了《花》的邮集。

部队锻炼的钢铁意志,争强上进的好学精神,企业工作的严谨、精细的工作作风,同样体现在父亲的集邮生活上。平时,父亲经常架着老花镜,看集邮报刊,到处摘录资料、购买邮品。退休了,还买台电脑学上网,在互联网上查看集邮专业知识,上淘宝网找邮品。父亲碰到集邮的人,总是拉着人家的手,没完没了的问个不停,有几次还带着邮集赶几十里路,向集邮专家请教。为了编组邮集,父亲可以不睡觉,也忘记吃饭。每当邮集要参加展览,桌子上、床铺上,到处摆满了邮票,家里人陪着父亲,抄抄写写、裁裁剪剪、粘粘贴贴,一个月内不要指望有一丝的消停,至于送邮集参加展览的前几天,搞几个通宵也是家常便饭。就在去世之前的一天,父亲的神智已经是时而清醒,时而迷糊,可他嘴里仍然断断续续念叨着:有一套集邮资料和2件邮品,汇款已经寄出半个多月,怎么至今还没收到?父亲直到去世还心里想着集邮啊!

由于平时养成严谨的作风,又加上多年从事机械加工的工作,父亲对邮集制作也是要求特别高,邮品的衬纸四周不能有丝毫差异,邮品摆放上下左右须对齐平整,苛刻到几乎要用游标卡尺来衡量,当然,也用不到游标卡尺,父亲的肉眼也不亚于游标卡尺。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一股甘当小学生的勇气,坚持不懈的努力,精雕细作的制作,父亲在花甲之年才开始编组的专题邮集——《花》,多次获得台州市邮展一等奖,获得浙江能源集团首届职工集邮展览金奖,20XX年还获得了“20XX中华全国新人新作集邮展览”二等奖。

对于自己,父亲是一个十分苛刻的,我记得小时候,父亲穿了十多年的,从部队带回来的,已经不知补了多少次的袜子,还舍不得扔。平时剩菜剩饭争着吃,往往将剩饭菜倒在一起烧,还“铮铮有词”地说:我就喜欢吃这种“烂糊饭”。父亲,有谁知道,您是出生于黄岩一个富裕的大家庭,您从小是娇生惯养,是爷爷奶奶宝贝的“括肚儿”。但您从小秉承“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家教,在您的心里,早就打下了勤俭持家的烙印。父亲,您放心,我们子女也继承了勤俭节约的家风。

与此相反,父亲对别人十分慷慨,且不说亲朋好友有困难,您尽力帮助,就是对非亲非故的有难处您也是热心相助。家里来了亲戚朋友,平时难得吃的好菜,父亲会张罗一大桌,还嫌母亲烧得不够多;在饭桌上,父亲老是拚命给客人夹菜,那个热情劲儿,往往使人招架不住,客人快要躲到桌底下去了,父亲仍然不放过;客人走时,父亲都会拿出珍藏的“宝贝”,定要客人带走。父亲,您的同事,您的熟人,哪一个不说“王师傅是个热心人”。父亲,我们一定会记住:做人,对己要严,对人要宽;要行善心、做好事。

父亲钢铁般的意志,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与病魔作斗争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父亲患病后,总是乐呵呵的,浇水养花、整理邮票照干不误,他对自己的身体很自信:部队生活锻炼了他的意志和身心,以前繁重的机械加工工作也压不垮他,小小一个病魔还怕啥?就在10月20日,德化陶瓷邮票发行时,父亲还撑着病体,到邮局给几十位全国各地的邮友寄发首日封和明信片。因此,外人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病人。

父亲对于家庭的爱,不说父亲如何当好家庭的顶梁柱,父亲的脊梁永远是家庭坚强的后盾;也不说父亲如何给家人的生活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照,子女上学住校,冬送棉被夏送单衣这些记不清有多少次,也记不清有多少次,无论是刮风下雨,骑着自行车跑几十公里的路看望子女;就说说对子女的教育,不管是在饭桌上,还是日常生活中,父亲不但是谆谆善诱,更加注重言传身教;不但给要求子女上进好学,更多的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无形中,父亲的良好品格,在我们心中早已烙下深印。11月11日下午,父亲已在弥留之际,还口齿含混地叮嘱来看他的外孙:要好好读书。我坚信,我那年少的外甥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外公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父亲,您放心,我们后辈一定会给您争气的。父亲病重后期,躺在床上连翻身也动不了,母亲和我们子女给他翻身、喂药时,一辈子争强好胜的父亲,虽然一句话也没有说,但父亲的眼中流露出的那种无奈、歉意,和对亲人的爱、对生活留恋的眼神,我们都能读懂:您不但迸发了对子女无尽的爱,而且,更加对与您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伴——我的母亲深深的眷恋。

“百善孝为先”,父亲,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当年,您从福建当时还算生活待遇好、工作环境也不错的军工厂,调回台州老家,就是为了照顾年迈的奶奶。爸——您已经走了,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对您行孝心了,但请您放心,我们三个子女一定会照顾好妈妈。

爸,不管您放心不放心,您都要常回来看看——在我们的——梦里,我们要多见见啊!

爸,您一路走好!

最后,再次感谢前辈、领导、亲朋好友!请接受我代表家属向您鞠躬。谢谢!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