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认知实习报告

来源:个人简历站 2.5W

实习目的: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认知实习报告

1:认识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

2:了解电视台的运作流程

3: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学习专业技能

4:了解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知识

5:提高对专业的兴趣,热爱专业

6:学会观察和考察

实习时间及地点

2013年4月13号 中国地质大学演播室

湖北省博物馆

2013年4月19号 湖北省电视台

楚河汉街

实习内容及过程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广播电视新闻学这个专业有了感性上的认识,对传统媒体的运作也有初步的了解,这增加了我对新闻行业的兴趣,对自己的专业道路的选择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此次实习让我在关于不同媒体在所属的不同领域的定位上有了更深的认知.

这次实习虽然只有为期两天的短暂时间,并且行程的安排也比较破碎,在一些专业的操作实践上不够充分,但作为认知实习,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前期的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博物馆的实习有机的将技术与自身的专业素养培养结合,后期的湖北省电视台与楚河汉街的安排也是煞费苦心,这启发了新闻与生活的思考,新闻源于生活,源于人类的生产活动。

中国地质大学篇

在这里就不赘述如何去,多少人去等细枝末节的问题了。在原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袁朝先生,和我学校的专业课老师的多方共同努力联系下,我争取到了在中国地质大学的电视台进行第一次实习的机会,中国地质大学作为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其艺术与传媒学院有完整的电视台机构,包括编辑室,演播厅等硬件设施,并且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的指导与相关设备的使用操作。虽然实习的人数规模比较大,时间也比较紧迫,我还是体验了一下在演播室“当主播”的滋味了,并且一解我多年的“为什么主播能记住那么繁杂的台词”的疑问,因为在主播正前方除了同步工作的摄像机外,还有一个类似照大头贴机器的镜面反射成正的文字,因为摄像机的拍摄范围是固定的一小块,所以演播室的面积倒是不大,而且镜头之外的空间里可以说是“脏。乱。差”了,与我生活中所看见的电视台主播的画面不一样的地方是,我坐的主播平台上有一个翻页的键盘,难道正规的电视台也是这样的吗?或者,他们用什么方式控制屏幕的文字信息滚动速度??还是像手机电子书一样设定一个自动翻页的功能。这个问题暂且搁下,因为我们遇到了更大的麻烦——非线性编辑软件的运用,对于软件只用过office,而且还玩不转的我来说,那屏幕里面的按钮我简直一窍不通,还有像电闸一样的操纵杆,各式各样的按键我都没有任何办法,并且当时没有指导老师,所以关于线性编辑,我除了看到,摸到了机器之外就再没有其他的收获了。更遗憾的是老师在实习后拷贝的录像只有视频没有音频,所以,我就看不到我的直播首秀了。

湖北省博物馆篇

湖北省博物馆的确是个博物馆,虽然文物只局限于古时楚地挖掘出来的,但时间上可以回溯到石器时代,这也说明当时在长江流域就有人类活动,当然最辉煌灿烂的当属夏商与先秦时代了,所以馆中所藏大都是青铜礼器,武器。以及延续到明清时期的一些盆盆罐罐,总之,文物藏量丰富,价值无法估量,但让我觉得奇怪的直观感受就是,博物馆的安保工作做得比较少,至少看上去是这样的,可能是我看了太多的《十二生肖》类似的电影了,当然,像发生在故宫里文物失窃的事情最好还是要防范一下,那可是全人类的财产啊,被少数人拿去我心里还是不平衡的,回到专业上来说,我不得不赞叹自己的聪明才智了,幸好我选的专业不是博物馆专业,要不然关于那些长的大同小异的殉葬品的典故真的讲不清楚,少了个把碟子,盘子我一辈子也陪不起。所以,我同学果断转到新闻专业来是明智之举啊。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袁朝教授为我们讲解相关文物的背景知识,很补脑。

湖北省电视台篇

再接下来就该说说湖北电视台了,作为一个省级电视台,听起来还是挺唬人的,蒙中央电视台大楼的恩,我对电视台的有了最初的启蒙,虽然在业界被笑称为大裤衩的中央电视台大楼的后现代野兽派风格让我一直质疑自己的在美育上还是欠缺的,这也就能解释我至今为什么不能得“三好学生”这个光荣称号的迷惑了。与央视大楼一脉相承的人民日报大楼由能称的上是现代建筑的“美学典范”了,建筑系的孩纸穷其一生也不可能有这石破天惊的灵感了,我和同学在关于这座大楼上取得一致认识,人民日报大楼属于仿生学的,仿的是男性生殖器。话说回来,与湖北电视台大楼的线条分明,硬朗的外表相呼应,大楼内部的建造也是透着一股现代派,紧张的,甚至窒息的感觉,走廊非常窄,非常直不带弯曲,像迷宫一样。天花板也很低,感觉灯就顶在脑袋上,编辑室也都是一格一格的,特别逼仄,到演播厅,视野相对开阔一点,800人的演播厅,因为正在搭建舞台,灯光也没开,里面黑森森的,头顶上方全都是黑黑的设备,像一把倒扣过来的鞋刷一样,生怕会掉一个什么玩意下来,哪怕是一个螺帽,舞台与后台就是一层薄薄的像屏风一样的纸板,前面是考究的烤漆,装饰,背后却是铺满灰尘的骨架,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台前与台后的,看得到与看不到的区别,真的很难想象嘉宾们从后台进来的时名贵西装不会沾上一层灰,关于演播室,不管湖南台的也好,中央电视台也好,可能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光鲜亮丽。我不是要黑湖北电视台,肖军学长是个好人,很热情,很敬业,是湖北电视台的一颗充满人情味的螺丝钉,是一个实在的有血有肉的零件,作为一个日夜不息运作的新闻机器,像流水线一样的新闻发布的车间,我真的很怀疑,在这里面的工作的人是否有归宿感,存在感,但是,大门外站岗的卫兵很有帅气,笑容很有感染力。这就是在湖北电视台实习的感受。

楚河汉街篇

最后一站是汉街,也是最坑,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一个环节,但我幸好有女朋友在身边,所以纯粹当陪女朋友逛街了,楚河汉街在拥挤的武汉让我感觉很不适应,楚河汉街的布局也颠覆了我的地理区位知识,好好的一条街,往桥下穿过,这让我感觉他们占用了流浪汉的家园,沿着一条都已经发绿的河流延伸,细心的人都能闻到一股工业硫酸的味道,我想,我是不能有一份好心情在那里消费,汉街,给我的印象还是太冷清了,各种时装店的服务生比街上的游客还多,餐饮店里也是零星的食客,加之又没什么特色的饮食,并且价格贵的离谱,一个包子28元,所以我基本上就略过了,不过,还是有一点让我觉得比较欣慰的是——文华书城,虽然只有四层楼,但藏书非常丰富,就连地摊上卖的各种惊悚小说,鬼故事都有,所以应该也有《知音》杂志了,但,神马书都是按原价出售的,这让我很受伤,对于喜欢买书装逼附庸风雅的我来说确实是个伤害,所以,我还是上亚马逊淘了,满29元还能免运费,货到付款,不满意还能退,不高兴还能给个差评,多牛叉,多有优越感。所以,我果断不买,尽管那个公章对我还是有吸引力的,但,我还是想到了一条折中的计策,明信片啊,10元钱四张,既实惠,又实用,也有纪念意义,但遗憾的是,明信片的种类太少了,就两种,选择比较少。走马观花,沾染了一下书卷气,终于在3:00起了回程的锚,坐在大巴上,听着慵懒的FM103.8,只消一场梦,就回到了学校。

至此,为期半月的实习就划上句号了,句号还是全角的,很圆满,很充足。可惜的是,没人帮我写个序或者跋神马的,这样育人而又神奇的经历完全可以媲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报告应该是用一种严肃的文体来写的,但,越写到后面越不着调了,于是,我发现我的专业素养还是不够的,不太像学新闻专业的,但为了亡羊补牢,我再自罚300个字。

实习总结和体会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在传统媒体日渐式微的今天,报纸的前途是很堪忧的,电视台的市场也正在被例如土豆,优酷等网络视频播放平台占领,加之“小米盒子”逐渐取得上市的资格和“云共享”技术的成熟,电视台就将看不到未来,在我看来,只有无线电台,也就是广播应该能巩固自己的领地,因为在中国现在疯狂增长的汽车拥有量现状下,广播电台还是能在相对的一段时间内保留,并发挥其在交通方面的作用。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预测,实际情况以未来状况为准。但,我想,选择了这个专业,即使是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无法扭转,但学好自己的专业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广播电视新闻学这个专业有了感性上的认识,对传统媒体的运作也有初步的了解,这增加了我对新闻行业的兴趣,对自己的专业道路的选择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此次实习让我在关于不同媒体在所属的不同领域的定位上有了更深的认知.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