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之下,中国人的温暖纯良与集体治愈作文

来源:个人简历站 3.36W
  近日河南暴雨,朋友圈刷屏了一系列关于“河南加油”“郑州挺住”“河南暴雨救援电话”等的海报与文字,新浪微博的相关话题热度也呈现“爆”炸式;中央地方媒体实时报道,企业与明星带头捐款……对此,你怎么看呢?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暴雨之下,中国人的温暖纯良与集体治愈范文,欢迎你的阅读。 
暴雨之下,中国人的温暖纯良与集体治愈作文
 
 灾情是命令,也是警醒 
  一方面,命令之于政府,代表着责任与义务,必须深刻明确人民安全为第一,分秒必争刻不容缓。
 
 
  另一方面,在不按常理出牌的极端天气面前,政府的预报预警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5年前,郑州成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3年前当地提出投入534.8亿元,面对特大暴雨,海绵城市“失灵”,继而成为舆论攻击的众矢之的。但其实不是“海绵”失灵,而是超出了“海绵”吸收的阈值。以欧洲的水灾为例,哪怕是设计被称为深化的德国下水道,也一样会被打败。
 
 
  换句话来说,城区在不断扩张,城市在不断建设,但排水系统仍维持在之前的标准。自然警醒着我们城市发展的度的把握与规划的同步跟进落实。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重要基础设施分级分类能力,制度化、系统化地去应对,充分做好应急与“应极”工作。
 
 暴雨之下的温暖纯良与集体治愈 
  在对抗大自然的阴晴圆缺不确定之时,中国人深知个体的渺小,却仍能迅速拧成一股绳。我们文明的起源就是黄河长江,是大禹治水。刻在骨子里血脉相传的治水基因,让我们去紧紧汇成一团。就如同当初驰援火神山一般,又有无数志愿者身赴一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所以说,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刻在血液里的温暖纯良。
 
   
 
  集体治愈,可以结合灾难后的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来加以解释。举个例子,新冠疫情爆发后,人们关注的创伤群体大多是失去亲属、留下后遗症,以及在疫情中失去工作的人。然而间接的创伤很少被谈及,但它却可能深深烙印在人民百姓的心灵深处。类比一个人为灾难,纳粹的犹太大屠杀,过去百年,看似已经结束的灾难却通过家庭关系以及思想观念在一代又一代人中延续。
 
 
  对此,站在政府与公职人员的立场上,就应该在灾情之后仔细做好反思总结工作,如何维持社会稳定秩序,防止社会恐慌情绪蔓延。
 
   
 
  所以集体治愈,一方面是通过政府公信力作最强支柱实现(民众信服一切都会好起来);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媒体平台呈现的中国人人性的温暖纯良,产生的一种群体感染与群体暗示:虽然我们依旧会为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感到悲痛,但正因为大灾大难之前,举国上下团结一致,那些倾向于回避创伤和不敢直面现实的人会获得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有那么多的人陪着我们面对,一起坚强,一起渡过难关。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