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教学反思范文8篇 "Lessons Learned: Reflections on Continuous Regrouping When Subtracting Thr

来源:个人简历站 1.97W

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错误分析和解决出发,深入分析了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处理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反思和建议,为教师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教学反思范文8篇

第1篇

本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哪一位相加满20,向前一位进2。

教学例题时我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式。我是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三个数连加的问题。孩子思维很活跃,提出了很多问题,一发不可收,甚至有孩子问是不是一共有261种可能(还有孩子想到了一年级学的连加,只是数位更多了)。当时我着实愣了一下,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到组合的问题,我也没有问他是怎么想的,就自己边讲边算,简单跟孩子说了一下。有得必有失,孩子的思维和提问的能力是等到发展了,但是也浪费了不少时间。我直接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式:85+143+126,问孩子“你知道这道算式解决的什么问题吗?”我这样设计是因为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同时锻炼孩子的逆向思维和解题能力。

在探讨计算方法的时候,书上的三种方法都出现了,还出现了分布计算但是顺序不一样的,还有两个加号的'(通过讨论得出只要一个加号就可以)。但是,出示三种方法之后,我自己跟孩子说了这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其实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比较,这样他们印象会更深刻,在后面选择方法的时候更能体会哪种方法更简便。

在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计算方法时,感觉把自己的主观意见强加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因为有些孩子觉得连着列竖式算起来更简单,不容易错,其实是很有道理的,毕竟三个数连加口算不好的会容易错,但是我并没有正视孩子的选择,而是通过举例子(很多个数连加)让学生感受连着加的复杂,而只列一个竖式简便。后来想想自己这么做是不对的,我可以先尊重孩子的选择,在计算时让孩子用只列一个竖式的方法算,这样孩子会更利于接受。

关于哪一位上相加满20,向前一位进2这一点我进行了延伸。我让孩子想象如果有更多的数相加,满30怎么办,40,50……孩子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孩子自然就总结出来了“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在计算时有时还会用到凑十的方法来简化计算,原本打算在前面复习一下这种方法,但是这也没有影响教学,很多孩子还是先算加起来等于十的两个数,原因就是算起来简单。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教学反思范文8篇

第2篇

本认为无论是退位减还是不退位减,都有二位数减法为基础,让孩子们类比推理进行自主尝试,然后再进行归纳三位数计算方法与二位数计算方法一样: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哪一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一当十。然后再复习一下数量关系式如:一共—借出=还剩,还剩+借出=一共,一共—还剩=借出;还有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

增加每日一题,让孩子们学会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有序思考。

谁知,结果竟然出乎想象。孩子们错误是五花八门:横式上的数抄到竖式上抄错、基本的减法口算9—6=5的也有、梨比苹果少50个竟然用菠萝减50的有、用苹果加50的也有……一个字,晕!

口算天天练,是因为有练的必要。因为所有的计算都要以口算为地基,只有地基牢固才能保证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三位数减法计算如此,加法也是如此。

如此看来,我的预设太高,孩子们的起点太低,理想和现实之间有距离。我应该重新审视我的教学高度,蹲下身下,带着小蜗牛们再出发!

第3篇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口算加法,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加法计算法则,所以本节课我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

教学由复习简单的进位加法口算开始,接着复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巩固了竖式计算中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方法。这样即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作铺垫。

根据学生喜欢课外书的特点,创设了统计三个年级订阅《小哥白尼》图书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统计表里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列式解决,在学习连续进位之前先独立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算的习惯。

有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学生用类推的方法很容易就能够自己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所以我引导学生尝试先独立计算,再交流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精神。在计算中连续进位的难度稍有提高,但遵循的是相同的`运算规则,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会了进位加法的计算,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的巩固了竖式计算注意的要点并强调“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遗憾之处,第一,在估算教学时,没有很好的把估算的结果和精确计算的结果紧密联系起来;第二,应该多进行比较学习,注意知识的联系,如:在归纳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时,我还应该及时引导学生比较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异同,这样利于学生加深印象。第三,课堂上的语言还有待进一步锤炼,比如环节之间的过渡语,对于学生的评价语等,在细节上完善了才能使整堂课更好。第四,对“课堂生成”的应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4篇

一、情景创设与复习铺垫是我们教学中导入新课的两种形式。

在我们的教学中要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主次关系,不能盲目的进行过分的情景创设。通过复习铺垫和情景创设,可以为学生们搭建了探索的“脚手架”,在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沟通,运用迁移的方法,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学生在捕捉联系和发现窍门的“顿悟”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经验的迁移于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拓展。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体验了成功,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学生在知识基础、智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现有的起点出发,逐步达到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再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教师评点,有意识地让优秀生带动后进生。这样,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了差异资源。

例题教学后,有的学生能融会贯通,有的学生基本学会。因此,巩固练习也必须因人而异,可以同步练习,但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相同的时间内根据个人的情况,可以允许有速度的差异。

第5篇

在课堂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主动性。

大胆放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意精讲多练,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研讨、交流,让他们进行思维的碰撞,自己得出胜利的果实。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在板书用估算和笔算的方法时,我让学生横式写估算,竖式写笔算的准确值,这样学生容易混,应该再写一步,比较清晰的展现出来。

在练习环节衔接的不是很紧密,应该让学生在练习时,教师及时发现不同做法,让学生进行展示。

如果运用实物投影仪直接展示效果会更好,而且会节约时间。

第6篇

本课教学由复习简单的进位加法口算开始,接着复习了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巩固了竖式计算中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方法。这样的复习即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作铺垫。

在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图书馆借书的情况统计表这个情境,根据各个年级的借书情况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列出进位加的竖式时,我让学生尝试先立计算,再交流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精神。在学生算出结果后由教师提出“计算的对不对呢”这个问题引出学生验算的需要,同样是让学生尝试验算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正确率。接下来的试一试需要解决新的问题,在计算中连续进位的难度稍有提高,但遵循的`是相同的运算规则,我还是让学生先立思考计算再交流。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会了进位加法的计算,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这里教师还及时引导学生比较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异同,从而更好的巩固了竖式计算注意的要点并强调“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二、书本与生活相联系,让练习更丰富。

在习题的设计上,我安排了竖式计算、改错,还有解决问题。竖式计算中学生能注意进位并自觉的验算,改错题中学生通过计算很快发现错误原因,再进行改正,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进位加法特点的认识。

解决问题时设计了两条路线,让学生选择近的路线,把估算和计算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先估算再通过计算验证。开放的练习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训练。在练习的最后安排了填方框里的数,学生根据进位加计算的.方法能较快完成正确的竖式。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遗憾之处:

第一,在估算时,学生说估算的方法花了些时间,估算在后面有具体的教学,在这里学生把估算的方法说对即可,不需过高要求,这样在后面填方框里的数就有更多时间让学生思考在课堂上完成。

第二,课堂上的语言还有待进一步锤炼,比如环节之间的过渡语,对于学生的评价语等,在细节上完善了才能使整堂课更好。

第三,虽然是计算课,练习设计应更儿童化,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与学生的互动。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以后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又为后面的加减法验算打下基础,为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会正确计算。难点是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由于学习例1时学生已知道计算的法则,在教学设计上,我力图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在上本节课中,我首先用谈话的方式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目的是让学生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为后面学习新课做准备。

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秩序较乱,部分学生在讨论时深入不够,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制作之中,只认为讨论时组长一个人的事,与自己无关,自己可以不听。

本节课我坚持以"学生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既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但在集体交流反馈的过程中为突破教学难点,学生估算错误等问题的解决用时过长,造成整堂课前松后紧,任务没完成。导致计算课程中以前怎么错,现在怎么错。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钻研教材,扎实备课,认真反思上过的每一堂课,寻找每一堂课的得与失,争取一节课比一节课上得更精彩。

第7篇

?三位数减三位数》是人教版三上的教学内容。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是笔算教学中的难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一次退位减法,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减法,但不作速度上的要求,因为后面还有两个例题进行讲解。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在课一开始,我就安排了二个练习导入新课。第一个练习是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第二个练习是一次退位、连续进位笔算加减法,并让学生说一说算理,通过这些练习,既为本节课的新授内容做了铺垫,又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2、注重算理的讲解。学生尝试计算完后,将学生的各种算法板演在黑板上,并让板演的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当学生说到自己错误的计算过程时,让其余学生帮他一起来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使大家都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对于正确的算理,则让学生多说说,特别要关注差生,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教师进行归纳升华并板书出“十位”的思考过程。因为,一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两次连续向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错。

3、注重估算。在笔算517-348之前,我先让学生进行估算,结果出现了520-350=170、510-350=160、500-350=150三种估算方法,在笔算完后,让学生把笔算结果和自己的估算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最佳估算方法。

第8篇

这节课主要是教学不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由于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相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无味,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内容时我尽量做到生活化、童趣化。

教学时我先呈现了例题中图书室的三个书架上分别摆放着三种图书的场景,其中每个书架旁还分别标注了相应图书的'本数。根据图中的已知条件,我让学生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而且也会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所以我在这里鼓励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进行计算。

在反馈时,我让三个学生将三道题的计算过程板演在了黑板上,让学生来评价做得对与否,并跟自己的结果作个比较。在这个过程之后,我又紧接着让学生对三道题进行比较,思考它们之间的不同,从而得出减法有退位减和不退位减之分,而退位减中又有退一次位和连续退位之分。

在练习中,我选择了想想做做的第2题,让学生通过计算练习,进一步掌握笔算减法中的退位方法,提高正确笔算相关减法式题的能力。接下来我安排的是错题医院,呈现了学生在实际计算方法中容易出现的几种典型错误,让学生在找错和改错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计算方法,并启示学生计算时尽可能避免类似的错误。

在这节课中,学生学得还算扎实,但我还发现在今后的课堂常规教学中需要注意:有少数学生在说算理的时候语言叙述不规范,教师规范学生说法的要细致,耐心和到位.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大胆的多尝试、多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