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个人先进事迹8篇

来源:个人简历站 3.23W

事迹应该如何写才能发扬其中的优点呢,在日常学习中,小伙伴们都肯定碰到过事迹材料,本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卫生健康个人先进事迹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卫生健康个人先进事迹8篇

卫生健康个人先进事迹篇1

范xx,男,汉族。1962年4月出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近40年,现任酒泉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联合党支部书记、健康管理中心主任。20xx年由解放军第25医院麻醉科主任转业到酒泉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先后赴第二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进修学习。多次被医院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获酒泉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2项,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12篇,现为酒泉市健康管理学科带头人。无论处在什么岗位,他都坚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加强党性锻炼,努力使自己在政治上不断成熟。他党性强、作风正、业务精,恪尽职守、竭诚奉献、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党赋予党务工作者的光荣任务,受到医院党委和职工的一致好评。

勤于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提升党务工作水平

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是做好党务工作的基础。范同志自走上党务工作岗位以来,深知新时期对做好党务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坚持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除认真学习党务工作业务知识以外,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通过一系列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更加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更加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热爱党务工作,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做好医疗业务工作

做为科室主任,范同志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诚实守信,遵章守纪,服从领导管理,能与同事团结协作,工作上大胆管理、严格要求。年服务体检群众近5万人次,体检单位280余家。为最大限度满足不同人群健康体检需求,制定个性化体检套餐,圆满完成每年度全市慢性病鉴定体检、职业病鉴定体检、驾驶员体检、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招录体检,赢得了团检单位和体检个人的高度赞誉。带领支部党员和科室人员积极参加便民义诊、健康宣讲活动,志愿为企事业单位离退休老干部宣讲正确养生和生活方式及健康知识。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认真学习疫情防控知识,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体检者的安全。

落实责任,夯实基础,打造全面过硬服务型党组织

担任党支部书记后,他把做好党支部工作作为立足点,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推动支部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抓理论学习,强化思想保障,积极主动地贯彻院党委工作部署,围绕中心谋划党建工作,制定年度计划,落实理论学习制度。在做好个人自学的同时,组织好支部党员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方法,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教育,组织支部党员开展红色教育基地观摩,提高支部党员的党性修养,加强了党性锻炼。深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打造贴近实际、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党建品牌,建设政治坚定、团结有力、作用突出、群众信任的过硬支部。建立党建会议室,规范活动台账和学习教育资料,促进支部党建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把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在党员发展工作中,严格按照组织程序抓好各个环节的落实,确保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和新党员的质量。抓支部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意识,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管党治党责任,带头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

范同志在平时学习和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模范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具有很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高标准,严要求,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在各方面中起到表率作用。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断钻研业务知识,勤勤恳恳、尽职尽责、踏踏实实完成本职工作。讲规矩、有纪律,努力践行《准则》《条例》,廉政勤政。对待党务工作严谨、规范,坚持原则,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受到党员和群众的一致好评,连续三年医德医风考评优秀,是一名“党性强、作风正、工作出色”的优秀党务工作者。

卫生健康个人先进事迹篇2

29年中,王xx山区服务家乡人民的信念一直没有动摇过,反而随着岁月的推移越发弥坚。这些年,眼看着一个个医生从她身边调走,她从未向组织申请过调动工作。

扎根山区,她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王xx1962年出生在岭南,因为从小生活在岭南,常常看到当地群众因为没钱,小病拖,大病熬,等到重病了无法医治的悲痛。她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做一名医生,为群众解决病痛。1982年,王中专毕业后,分配到岭南乡卫生院工作,做了一名妇产科医生,她的人生梦想从这里启航。

岭南是上虞最偏远的一个贫困乡,57.4平方公里的山区分布着29个自然村,交通闭塞,信息落后。山区太缺少医生了,妇产科只有王一名医生兼护士,没有人愿意到这个穷乡僻壤里来,即使有医生被调来,也千方百计地想走出去。曾经,卫生院分配来一名妇产科医师,工作不到三年也调走了。王也曾经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毕竟山区条件太艰苦了。但是,山区的百姓尤其是妇女儿童离不开她,如果她走了,她们只能到章镇、百官等地去看病,少说也得一个多小时车程,十分不便,万一路上遇上急产更是危险。一想到这里,王就不愿再离开。“如果让我离开山区的百姓,放弃我从小的梦想,我心里不愿意。”王说。

在王人生字典里,没有“休息”两个字,只要病人需要,无论深更半夜还是天气多么恶劣,她都是随叫随到。工作这些年,为了山区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她几乎是倾注了全部心血。一天晚上,王刚睡下,就听到一阵紧急的敲门声,原来是丰树坪村的芦孝干妻子在家里急产。天已经下了好几天的雪,路上的积雪深得可至膝盖。从乡卫生院至丰树坪村有3里多路,王心急如焚,强烈的责任心,使她克服了路途艰难,连走带爬在半小时内赶到芦家。当雪人一样的王出现在芦家时,芦家人像是遇到了救星般欣喜万分。此时,孩子已经出生,胎盘还在母亲宫内。如果处理不及时,大人和孩子都将有生命危险。王来不及喝口热茶暖暖身子,赶紧投入工作,熟练地对新生儿和产妇进行脐带及胎盘处理。之后,又在产妇家里待了两个多小时进行产后观察,等到产妇和新生儿全都平安后,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医院,已是凌晨4时多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山区条件限制,在家老法接生现象相当普遍,也经常发生孕产妇和新生儿感染的事情。为彻底杜绝老法接生,王利用休息时间,风里来,雨里去,背着药箱独自行走在大山深处,上门了解掌握孕产妇信息,及时做好新法分娩宣传和解释工作,同时,做好产前检查和产后回访工作。经过几年努力,岭南卫生院妇产科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全乡新法接生率达到100,卫生院连续三年被评为上虞市妇幼保健先进集体。

一心为民情系病患

王从没忘记自己的誓言和责任,始终将患者的安危挂在心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心为患者排忧解难,以精湛的医术解除了病人的伤痛,以真诚的情感扫除了患者的忧郁,获得山区百姓的良好口碑。

作为一名医生,她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王时常告诫自己:医生面对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任何时候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今年47岁的芦苏云说起王感激万分:“是王医生把我从鬼门关救了回来。”20年前的一个晚上,芦苏云突然肚痛得厉害,正在休息的王立即叫上内科医生一起出诊,凭着职业的敏感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她初步判定芦苏云是宫外孕大出血。经过妊娠试验,更加肯定了这一判断。当时,病人已处于休克状态,如果不及时抢救,后果不堪设想。危急关头,王赶紧联系医院,并找最快的车最好的司机,把病人护送到市人民医院,连夜进行手术。芦苏云后来被告之,如果再迟半小时,她的命恐怕就没了。因为这件事,芦苏云和王成了很好的朋友,有事没事,她总会去王医师处走走看看,20年过去了,她们的友谊越发深厚。

工作中,王常常要接触很多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病人。她处处替山区患者考虑,始终坚持用廉价实用的药物达到医病救人的目的。她严格控制医疗费用,普通门诊病人基本控制在三四十元之间。碰到患者一时拿不出钱来治疗,她总是默默地为他们垫上,这么多年,连她自己也记不清到底垫

付了多少医药费。凡是她看过病的人,都记得她的好。只要王医生下村去,村民们总会热情地把她往家里拉,一定要她吃了饭再走,或者坚持要送一些土特产给她,常常让她感动至极,但每每都被她婉言相拒。

王是岭南老少皆知的名人,她的平易近人、宽以待人、热心助人是家喻户晓的。从事妇产科工作这么多年,她也曾多次碰到大出血、难产的病例,受卫生院条件的限制,不得不转送大医院抢救,她都全程护送,直到病人转危为安后才离开。凡是她看过的病人,总会说:王医生真是个好医生,她不但耐心、细心,还十分可亲,就像是我们的亲人。高超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低廉的费用,使她声名远播,就连余姚、陈溪等地的患者也都慕名前来就诊。

积极进取超越自我

王一直认为,如果一个医生仅有高尚的医德,没有高超的技术的话,她还不是一个好医生。她不满足于自己只是一个妇产科医生,而是不断拓宽领域学习提升超越自我,成了名符其实的全科医生。

妇产科是岭南卫生院一块响当当的牌子,全年门诊收入占卫生院总收入的1/3以上,在上虞基层卫生院中也独树一帜。经王诊治的妇科疾病和儿童常见病有上万人次,接生的新生儿超过名,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次医疗差错。一次,一名赤脚医生给产妇接生时,产妇突然全身抽搐,几近昏迷。王赶到后一看就知道是产时子痫症发作,送上级医院已经来不及。情急之下,她采措紧急措施为产妇解惊解压,四五分钟后小孩呱呱落地,大人小孩都平安。产妇家属感激涕零,特地买来一袋苹果表示谢意,被她婉言谢绝了。王每年都要经历或多或少的急难危情,但每次都凭借精湛的医术成功化解。

王不仅仅是一位出色的妇产科医生,还是一名全科医生,治疗普通内外科疾病同样十分专业。她先后在市人民医院进修,在温州医学院学习,参加全科医疗岗位培训,相继取得大专文凭和全科医生资格。,卫生院内外科力量随着医生的相继退休和调离明显薄弱。王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内外科业务水平,成了岭南卫生院招牌式的全科医生。一天晚上,病人徐金水因小肚疼痛被送到医院。王对他做了验血、b超、尿液等检查后显示均正常。病人家属以为不会有什么大碍,就要回家。王反复劝说留院观察,之后又给他量了血压,显示80/40mmhg,经综合分析认为可能是内脏损伤,急送市中医院,ct显示结果是肠道破裂。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每当病人经医治后重获健康,那是王最幸福最满足的时候。

工作为重家庭为轻

王总是把患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与患者的需要相比,家庭的需要是微不足道的。一年365天,她总是像一只停不下来的陀螺,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在她的心里,医生“拼命”就是为了救命。

1988年3月22日,王预产期到了,当时在岭南卫生院待产的孕产妇还有四个,卫生院又只有她一个妇产科医生,王心里放不下她们,没有去住院待产,当她挺着大肚子刚为一名前来流产的妇女做好手术,就感到不适,发现羊水已经破裂,羊水一旦破裂,肚子里的孩子就有可能缺氧,但她仍然坚持为等候门诊的三位病人看好病,才乘上了驶往市妇保院的急送车。还好,女儿顺利出生了。

她为病人付出了百分百的爱心,一生无愧,却对家人甚少关心,充满了深深的遗憾和愧疚。女儿从出生到小学毕业,一直和她住在医院里,因为工作太忙无法照顾女儿,王只好雇了个保姆平时照看着。等到女儿到百官读初中了,王更没有时间和机会照看她,亦无法在学习上指导女儿。现在女儿已经上大学了,说起母亲对她的照顾,仍会抱怨少之又少。

王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1987年,她惟一的弟弟要结婚了,然而,弟弟人生中的大喜事却因她的缺席让全家人十分不悦。当时,她正在配合岭南乡计划生育工作为育龄妇女放环,“因为岭南乡卫生院只有我一个妇产科医师,如果我走了就会影响计划生育工作。”于是,王选择留下来工作,没有去参加弟弟的婚礼,最终,父母不理解,弟弟无法接受,许多年过去了,这件事一直成为她的心头之憾。

三年前,王婆婆去世了,公公一下子失去依靠,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本想多陪陪老人,让他好好安度晚年,可当时正逢卫生院搞基建,身为院长的她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哪里有时间去老家陪公公,只好把公公带到卫生院照看。公公不忍心看她这样劳累,只待了两个月就回家了,哪知这一去就离开了人世,她再也没有机会尽孝,是她一辈子的悔痛……

内强管理外树形象

在担任岭南乡卫生院院长、党支部书记的近时间里,王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科学理念,加强安全医疗、行风建设、人才培养和基础建设等,使卫生院的业务收入从的30万元提高到了和的100余万元。岭南乡卫生院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她内强制度抓管理,积极推进制度化建设,卫生院领导班子合理分工,明确责任,重抓落实,通过强化管理,提高了全院职工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她外树形像抓行风,深入开展卫生院职业道德建设和医德医风教育,通过激励考核机制,切实推进行风建设,近几年来,卫生院从未发生医疗纠纷、投诉、上诉等事件,,以满分的优异评议成绩在岭南乡基层单位(窗口)行风评议中获第一名,并被市卫生局评为行风建设优胜单位。围绕“落实医改、提高服务、提升行风、促进健康、构建和谐”实践载体,深入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她带领党支部班子成员深入山区农村,和群众交流谈心开展调研,全面掌握山区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和查找岭南卫生事业在实现科学发展进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深入分析检查,切实提出有较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整改措施并加以落实,有力推动卫生院各项事业的科学稳步发展。

“我生在岭南长在岭南,与岭南有着深厚的感情,再说这里的百姓需要我,我离不开他们。”这是她朴实的心里话,却更显得她的高尚和博大。正因为有高尚的医德,她才能满腔热情地去实践医生的职责与使命;也正因为有一心为民的博大情怀,她才能坚定理想扎根山区救死扶伤始终无怨无悔。山区需要王这样的好医生。

卫生健康个人先进事迹篇3

刘某,男,40岁,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现任赤城县中医院副院长。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骨伤科临床工作,是赤城中医院骨科学术带头人。

勤于学习,医术日精

1996年本科五年毕业,当其他同学都选择留在大城市时,他毅然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赤城。那时,赤城中医院骨科是空白,1999年5月—2000年5月在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骨科进修1年。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在进修期间能汲取最大量的知识,他每天晚上骑车十多里地到天津医院复位室学习骨折脱位的手法闭合复位,一个夜班之后,早晨再骑车去中医学院一附院上白班,虽然很辛苦,但每晚十多例骨折整复的学习机会,使他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从头到脚人体每一处骨折的整复手法一一记在心里。学习结束回到本院后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运用小夹板治疗四肢闭合骨折,患者痛苦小,费用低,术后功能恢复好。并逐渐总结出一套治疗治疗骨科常见病的综合疗法。该法包括推拿、牵引、烤电、小针刀、中药外敷内服,为我县许多多年的腰椎病、颈椎病、膝关节患者解除了痛苦,在当地和周边地区群众中建立起很高的信誉。为了全方位运用各种手段为患者治疗,又师从于我国骨科前辈王家鼎教授一年半,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骨科深造半年,使他的骨科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技术大幅提高,逐渐成长为赤城县一名优秀的骨科医师,中医院骨科学术带头人。联合张家口第二医院骨科为中医院带出了一批骨科技术人员,使骨科成为中医院重点学科,开展四肢创伤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完成赤城县第一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009年该科被确立为河北省农村中医骨伤科专科重点建设科室。

深入科研,敢于创新

他在诊疗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创造,在继承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自己摸索出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刘氏指针疗法。指针疗法在我国流传已久,但近三十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种现代化诊断、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临床治疗越来越单纯依赖药物与手术,学术界对于一些传统治疗方法逐渐边缘化。这样,患者就诊费用越来越高,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的事件越来越多。同时还有些患者恐惧手术、穿刺等各种有创治疗,使一些临床大夫束手无策。颈椎病、腰椎病、急性腰扭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及部位软组织损伤是中医骨伤科常见病,几乎占骨科门诊量的80%,其中绝大部分都具备非手术治疗指征,但治疗起来病程长,保守治疗需要多元化的治疗手段。针灸与推拿手法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其疗效已被广泛认可。然而一些患者(尤其女性患者和儿童)素来惧针,不敢接受针灸治疗。他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治疗各种疾病多配合指针疗法,有些单纯使用指针,均取得满意疗效。为进一步系统、规范的研究指针疗法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规范,2008年申请科研课题“针疗法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规范”,2009年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批为指导性科研计划项目。在他的主持下,课题组成员客服了条件与经验的不足,使课题研究按期完成,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发表相关论文三篇。经专家组鉴定,认定该研究成果在国内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具有同领域领先水平,2012年6月,获省科技厅颁发的科技成果证书。他工作中勤于思考、不断探索归纳,撰写学术论文6篇,其中5篇发表于国家级核心期刊。

勤修医德、无私奉献

自2005年8月起担任赤城县业务副院长,一贯以身作则、高度负责、任劳任怨、敢于承担责任。坚持每个工作日出门诊,手术、查房等临床工作不放松。2003年“非典”来袭,北京、广州大量病例病重死亡,全民设防。医院自然是第一道防线,每天接触大量患者并负责发热筛查。虽然医院自制了防护服,但是作为医生我们知道这种所谓“防护服”,其实根本起不到隔离病毒的作用,当面对感染或死亡的危险时一线医生其实是用生命去博弈。县里成立抗击非典抢救小组,报名时他曾经犹豫过,对自己到最前沿最危险的地方去他从不犹豫,因为他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的时候就注定要做人民生命的守护者,哪怕有再多的危险。但是当时他的女儿才刚刚出生1个月,他怕把病毒带回家,传染给没有任何免疫力的女儿,所以他犹豫了。但最后他坚决的报了名,并担任中医院第一梯队队员。他的选择是:放弃回家见女儿,直到抗击非典胜利,一个人承担所有的危险。2007年6月的一天,一辆装满液态氯的大罐车在我县境内炭窑沟梁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卡车倾覆,罐内氯气泄漏,司机及一名跟车人员生死不明。中医院接到急诊电话后,他作为急救小组组长,立刻组织人员随救护车抵达现场。距离现场还有4、5百米时就闻到刺鼻的氯气味,消防人员已经将周围人员疏散,在距离现场大约1百米的地方几乎就无法呼吸,戴着防毒面罩仍然被呛得鼻涕眼泪直流。当得知还有1人在事故现场未被救出生死不明,需要马上抢救时,边上有人说:“下面毒气太浓,下去弄不好就得熏死,给多少钱也不能去”。他说:“只要有需要,我去,这是我们的责任。”最后,他带领另一位急救人员冲进高浓度毒气里面将伤者抬了出来。每次有类似这样的场面,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把危险留给自己。他用自己的实践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的内涵——奉献。做一名好医生,要做到德才兼备而且是以德为先。在治疗过程中,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百姓以至于乞丐,他都一视同仁,根据病情需要诊治。因为许多骨科疾病都和生活习惯有关,而最后恢复的情况也和功能锻炼有很大关系,所以治疗中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护理要点。他经常对学生们说,我们治疗的是完整的人,而不是单独的器官。因此我们不仅要接好患者的骨头,更要让患者拥有好的功能,如果功能不行,骨头长得再好也是失败的。所以治疗前确定治疗方案时,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及治疗后的功能锻炼他始终贯穿这一思想。为了减轻患者负担,一般他都会尽量少做设备检查,多做亲手查体。一位患者说“我的膝关节炎疼痛,在北京、张家口大小医院花了7、8千也没看出什么病,还一天比一天重,没想到在中医院花了2百来块钱就看好了。”还有患者说“在刘大夫这里看病,看完了清清楚楚,不像在别处,没和大夫说两句话呢就看完了,花了好多钱也没搞清楚自己是什么病该怎么治。”就这样通过一点一滴,一言一行良好的口碑在患者中树立起来。现在,在县城及周围乡镇的百姓中许多人都知道在赤城中医院有一位年轻的骨科大夫看病看得准而且态度好。在中医院刘某同志也成为年轻医生的楷模。2010年度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被评为“赤城县十大杰出青年”。06至12年度连续七年专业技术考核为优秀。

面对发展中的赤城县中医院,他深刻体会到,人生最大的幸福在无止境的追求中,最大的乐趣在“救死扶伤”中,最大的价值在无私奉献中。他坚信他所选择的路子是正确的,所从事的职业是光荣的,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他说,今后,他将更加虚心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工作,以开创性的工作回报党,回报人民,努力为赤城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卫生健康个人先进事迹篇4

卫生院院长李同志无论是对待工作还生活,总是强调: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本本分分很重要;在他与职工谈心时,总习惯用这句话作为结尾。

他不仅是口头上那么讲,还在行动上那么做,他属于行动派。

20xx年,李同志大学毕业,主动到基层工作,将他在学校学到的先进医疗卫生理念和技术带到基层、服务于广大农村群众。在他担任卫生院院长期间,始终把“发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放在心里;

“医疗卫生行业,到底是一个服务性行业,人民群众愿意将自己的生命健康托付给我们,我们应该本着敬畏之心,善待这份信任,给患者一份满意,还群众一份健康保障!”李同志发现,卫生院的硬件设施差,更严重的是,一些重要的诊疗辅助设备缺少,严重影响医生为患者诊治的准确性,再加上一些工作制度的落实效率差、医生的诊疗技术偏低等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达不到人民群众疾病诊治的需求。

李同志还记得,有一次他穿着白大褂站在医院的大门口,一位骑着电车的年轻小伙从门前驶过,对方望了一眼卫生院,撇下一句:还开着呢?就匆匆离去。

正是这句话,给了李同志很大的震撼,他通过走访、询问,了解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竟然有一批人不知道还有卫生院这种单位。人数还不少,主要是长期在外打工还没结婚的年轻小伙。

李同志深切领悟到:要想推动辖区的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一定要打造广为人民群众熟知、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品牌形象。

经熟思、研究,他决定从基础建设入手,正所谓“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带领全院职工科学规划、布局建设。

“医院要想发展,首先得给患者一个好的院貌,说到底,就是从人民群众的直观印象里,彻底扭转医院的不良形象,科学的基础建设当在首要,从视觉上就要打造一个干净、宽阔、明亮的诊疗环境!”

一年后,经李同志多次向上级单位反映、申请,上级单位终于批准卫生院基础建设。之后,院内重铺了路面、合理设置了车位、美化了绿植,做到了诊疗有室、进出有序、停放有秩的院容院貌。

医院的基础建设展开的同时,在李同志的心中早已酝酿了一件事:如何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他看到,以前的员工工作状态很是散漫,为患者服务不是很用心,更为严重的是,有个别人对医院的发展漠不关心,上下班都不讲制度、纪律。

简直不像是一支专业医疗卫生技术团队!

他明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医院的基础建设完成后,没有专业、有责任心的医疗卫生团队,什么都白搭。因此,李同志决定从员工的工作态度着手,从细节处做出改变,吸引优秀的医疗技术人才,改善服务质量。

“国家一直提倡法制建设,因此,医院也要紧跟国家的步伐,制定科学、规范的职工行为准则、岗位规范、服务要求,从制度制定到落实,一层层地抓,一点点的纠正,才能打造出专业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团队,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人民群众才能更放心地让我们服务!”

李同志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看来,说千句不抵做一事,只有规规矩矩地去落实,才能切实掌握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不断地完善制度、规范、要求,才能够不断地提升服务水平,夯实服务质量。

在李同志的带领下,医院的院容院貌焕然一新,职工的工作态度也是积极向上,严守职业规章、规范。

然而,在卫生院卯足了劲儿地发展过程中,身为院长的李同志却看到了医院发展将要遇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医疗技术的问题。

没有优异的医疗技术,医院的发展将会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怎么办?

“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对,学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这句话提醒了李同志,他组织员工在下午工作不忙时,集中开展学习、培训,让学历高、经验足的医生给刚工作的年轻医生培训、讲解医学知识;让进修回来的员工传授学到的新的医疗卫生理念、技术、方法、经验;让有上进心的员工集体学习、研讨,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岁月无声却有痕,卫生院在院长李同志的带领下,一路走来,留下无数只踏踏实实的脚印,先后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医院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先后被多家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尤其是预防保健项目,在全县名列榜首,另外,全院职工有23人提升了职业资格,门诊医生全部在“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及以上,医院的医疗卫生器械、诊疗项目也在逐步完善,医院又与县级医院合作,成为“县医院共同体”;更重要的是,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也取得了质的飞跃,广受人民群众信任、好评!

值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之际,李院长,作为一家乡镇卫生院的院长,若要问他的初心是什么?其实就是他常对员工说的那句话: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本本分分;若要问他的使命是什么?他心中一直有一个目标:全面提升辖区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这就是李院长的使命,他正在不断地努力,日以继日,风雨兼程,用行动证明着。

因为他属于行动派!

卫生健康个人先进事迹篇5

该村山高人稀、交通不便,有村民1302人,其中,7岁以下儿童100人,育龄妇女23人。在这个偏远而又贫困的深山村庄中,有一位瘦小而精干的接近花甲之年的人,他常常走家串户,为儿童打防疫针,为孕妇做产前检查,为产妇进行产后访视,为村民宣传健康教育知识……不论风雨、冰霜,在蜿蜒泥泞的山间小道上都会看到他的背影。他就是xx县洄水镇联沟村卫生室医生黄花松,男,汉族,中专文化程度,现年56岁。

其父也是赤脚医生,受到家庭的影响,他亲眼目睹了村民忍受疾病折磨的状况,看到人生许多的悲欢离合,看到很多老百姓因为贫穷而看不起病,许多人患病后,只能慢慢等死,他便立志长要努力学习医术,用最便宜的药品,最准确的诊断,最热情的服务为村民减轻痛苦,减轻经济负坦。他说: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人都在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精彩或平淡、亮丽或灰暗。1975年中学毕业后,怀着美好的梦想和憧憬到安康地区卫校学习>临床医学班学习。毕业后,很多同学在外找到了待遇丰厚的工作,让他一块去,但他想到了缺医少药的家乡更需要他,怀着让村民少一些泪水,少一些委屈,少一份痛苦的信念,于是便回到了深山小村做了一名默默无闻的乡村医生。

从基础做起--改善就医环境

俗话说的好,说得好不如做的好。1979年卫校毕业后,他将村卫生室的工作承担起来,为了防止用铁针头引起交叉感染,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在预防接种过程中,他便给病人及儿童使用一次性针管,按进价收费。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为了保证给孩子们接种到有效疫苗,国家为他配置了一台冰箱用于储存疫苗,使接种儿童能按时接种到安全、有效的疫苗。该村卫生室房屋简陋,面积狭小,只有16平方米,且药房、诊断室、治疗室都在一间房内,不符合医疗用房要求,2007年他贷款5万元重新修建了村卫生室,使村卫生室的医疗用房面积达到了90平方米,设立了单独的药房、治疗室、诊断室、观察室,增添了诊断床、产床等常用设备。有了宽敞明亮环境和常用诊疗设别,凭借自己精湛的诊疗技术,使很多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得到了诊断,妇女病和高危孕妇得到筛查,从而减轻了病人的病痛,大大降低了本村及相临几个村的孕产妇死亡率。

从点滴做起--抓好社会卫生工作

在社会卫生工作中,计划免疫是头等大事。由于山大人稀,村民居住分散,且村民对预防接种认识不够,村民没有主动到村卫生室打预防针的意识,加之外出务工人多,他情系着农民工子女,关注着留守儿童,于是他背上冷链背包挨家串户给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并向村民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流逝,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的,村民们也理解了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性,认为预防接种不光是为他们自己的小孩,而是为全村儿童的健康安全负责。他凭借着坚强的毅力,怀着一颗红火的心灵,将爱奉献给每一位孩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工作33年以来,每年平均为200人次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其中为流动儿童接种100人次左右。儿童预防接种率达到99%,建证建卡率达到100%,无一例儿童漏卡,从未发生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在妇幼保健工作中,为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他经常到孕产妇家中做产前检查,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由于地处偏僻,村民的思想观念落后,很多人都认为女人生小孩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孕妇从不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更不用说到医院分娩。为了改变这种落后观念,他苦口婆心,一趟又一趟到孕妇家做思想工作。如孕妇王女士,得知怀孕后他就上门给她做产前检查,宣传产前检查和到医院住院分娩的好处,但王女士一直拒绝进行产前检查,怀孕3个月后,王女士突然出现腹痛及阴道少量出血现象,他知道后急忙赶到王女士家,进行检查发现是因过于劳累有流产迹象,嘱咐她卧床休息、不要下地干活,并开了一些安胎、止血药,经过休息,胎儿保住了,王女士开始接受产前检查,也同意了到医院住院分娩。经常他不懈的努力,很多家庭的产妇慢慢接受了产前检查,也知道了到医院住院分娩的好处。33年来,他每年都要对辖区内育龄妇女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共对60余例高危孕产妇进行了筛查并及时转诊,对500余名孕妇进行了常规检查及指导,对300余名产后妇女进行了产后访视和指导。使该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33年来,联沟村从未死亡一例孕产妇。

从认真履行职责做起--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在健康教育工作中,他利用黑板报向群众进行家庭及个人卫生、妇幼卫生保健、儿童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性传播疾病及结核病、地方病等卫生知识宣传,利用给病人就诊,下乡出诊的机会,面对面为村民进行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食用碘盐、防氟(砷)炉灶的正确使用等健康教育和指导。利用上级发放的各种宣传单、宣传画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在村中醒目位置及人群集中地域刷写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标语6条,并对本村群众性聚会如婚娶、丧葬的食品卫生进行现场监督指导。通过他30多年的辛苦努力工作,该村村民的健康意识逐年提高,地方病、多发病逐年下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用真情做事--用爱心为病人服务

33年以来来,他共诊治病人5万余人次。在为病人治病过程中,他不开大处方、贵处方,对患者服务热情周到,深受周围群众的好评。为方便群众就医,他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手机号码及坐机号码都公开张贴在村卫生室大门上。20xx年3月18日晚上11点左右,有位产妇因为家里穷而未能到医院去分娩,产妇发作后由于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小孩生下来就没有哭声,没有抢救的基本设施,他只好一边做胸外按压,一边用嘴从小孩嘴里一口一口吸出羊水,成功抢救了这名小孩。

20xx年冬天,患者张某因患直肠癌,癌肿转移至前列腺引起小便不通,经常半夜三更因尿不出来而疼痛,冬天天气冷又没有车,从村卫生室到张某家需步行1小时山路才能到达。每次疼痛导尿,都是随喊随到,从来没因为天气冷或者因天黑路不好走而不去给病人导尿。村民倪老汉,儿子、儿媳妇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她和80岁的老娘,20xx年夏天的一个午夜,雨下的特别大,倪老汉突然腹痛腹泻,在厕所没有力气站起来,打电话找到已经劳累一天入睡的他,请他上门去给看看,他当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带上急救药品,打着手电筒顶着大雨走了十几里山路,到了之后诊断为急性肠炎,于是把液体输上,一直观察到病人病情有所好转才回家,等他出门时,天已经大亮了。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

在农村卫生室中病人经常是赊账,有时一连几年都收不回药费,但他从不因为病人没有钱而延误病人的治疗。遇到很多危重疾病处理不了时,而病人家属又拿不出来钱,他总是先借钱让其检查治疗,虽然村卫生室经济效益不好,但他在进药过程中从不因为贪便宜而非正规渠道进药,而是一直坚持从正规渠道购药,遇到药品有霉变过期的他都一律销毁,让老百姓用上放心药。

随着新农合政策的有序实施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率政策的执行,老百姓因为家里太穷而付不起药费的时代已经结束。在诊疗疾病中,他严格遵守诊疗技术规范。所以从医33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一起医疗纠纷。

自20xx年新农合惠民政策开展以来,他积极向每位村民宣传新农合政策,随着门诊统筹报销启动以后,为方便农民就医,6年来,共为1000余名参合患者报销了门诊统筹费用,并按要求对报销病人的费用进行公示。

学会关爱,是做医生的第一步。他是一个善良、忠厚的老实人,从他的身上,体现了当代村医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体现了不计报酬和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同时,更显现了他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信念。他用真情、用爱心为村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和爱戴。也多次受到当地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的好评,他常说,成绩和经历只能说明过去,关键在于如何开创未来。如今,他日夜忙碌着,为确保村民的身心健康,他用爱心传递着真情,用关爱奉献着青春,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xx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后记:自20xx年启动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以来,xx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结合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按照规范村级,提升镇级,建强县级的思路,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推动和落实,全县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卫生健康个人先进事迹篇6

樊女士,一位从事血液事业工作的管理者、践行者,为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在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中,用实际行动奉献着她所有精力,用她的工作激情践行着血站人不畏艰难“守初心、担使命”的工作职责。

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岗位履职能力。认真做人、做事、勤奋工作,始终坚持把医德医风建设放在首位,热情待人、倾心于献血者。为确保采供血工作安全有效健康发展,坚持把业务学习当成终身要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022年1月加入景洪市健康巡讲团,在全州范围内开展《献血与健康》知识讲座20余次,为西双版纳州无偿献血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为全面实现健康中国梦贡献力量。

忠于本职工作,倾注无偿献血事业。无偿献血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的重要基础。为让广大群众认同献血,她从自身做起、带头献血、亲身示范,用实际行动感召他人踊跃献血。截至目前,个人献血量累计达8100毫升,荣获2015—2016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作为科室主任,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她不畏难、不退缩,在州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及血站领导的带领下,她积极建议、大胆创新。一是2011年6月组建了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她带领服务队积极开展宣传、参与无偿献血,为全州无偿献血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服务队荣获“2014-201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有42名无偿献血志愿者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志愿者星级表彰;二是2016年6月组建了机采血小板捐献队伍。队员们积极捐献血小板,为全州急需血小板救治生命的患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血液;三是2017年6月组建了稀有血型队伍。强有力的保障了稀有血型患者的用血需求;四是组建了一支工作热情高,专业能力强的的采血队伍。荣获“2019—2020年全国血站系统优秀采血班组”荣誉称号。

疫情当下,倾尽全力,让热血不断。2020年新春之际,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大街小巷人流下降,献血人数也受到严重影响。急症输血患者和常年依靠输血维持生命的200余名地中海贫血患儿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为缓解血液告急,尽管已通过短信、微信、公众号、电视、电话、广播等多种方式招募血液,日夜坚守采血一线,可是依然募集不到足够血液,在血液库存告急情况下,她精心策划并组织以“热血抗疫党员先行”为主题的献血活动,在全州范围内广泛开展,她带着队伍,白天采血,晚上赶路,在广大党员献血者及血站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不但迅速缓解血液告急,还驰援武汉20000毫升爱心血液。

履职尽责,扎实做好采血一线工作。为全面满足疫情期间的临床用血,每一次献血活动,她都提前做好准备,为确保疫情防控下的卫生环境安全,每天对献血车工作台面、地面进行全面消毒。每一场次的献血活动,她都亲临现场。面对记者的采访,她说到:“我们不怕苦不怕累,我们最怕的是没有人献血,只要有人献血,再难我们也能坚持”。就因为这份坚持和付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西双版纳州无偿献血工作依然稳步健康发展。

她作为血液战线上医务工作者,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工作兢兢业业、吃得苦、耐得劳,敢担当。以自己的行动激发着血站的干部职工,大家以她为榜样,坚守着血站人不畏艰难“守初心、担使命”的责任。采血之路上18年的坚守,凝聚了她一个平凡人对血液事业无私的奉献,凝聚了她对血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卫生健康个人先进事迹篇7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医务工作者有很多令人敬仰的榜样,例如白求恩。其实我们自己身边也有许多的模范和榜样,我所熟悉的,就是我们西院区骨科的张主任。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一直默默无闻地在平凡的岗位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无怨无悔。记得多少次夜晚,只要有急诊手术的患者,拨通主任电话,说明情况,张主任就会说:“好,一会就到”,这是我们主任常规的回答,我们熟悉的回答。多年来,没有星期天,不论节假日只要病人有需要,即使深夜,就是下雨、下雪也会立即赶到,处理完病人,一夜睡意全无。通常主任会在值班室稍事休息就又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常规的工作诠释着对病人的负责及对工作的热情。无数个日日夜夜,他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任劳任怨,家属不理解时,他都会放下身段,亲自一遍遍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张主任淡泊名利,执着于事业,专心于服务患者,既积极向上又心态平和,在如今“无利不起早”的现实社会里,尤显得难能可贵。有付出就会有收获,以下就是一篇患者家属送给张主任的一封感谢信

又是崭新的一天,清晨7:30准时开始的科室交接班晨会上,骨科八病区全体医护人员着装整齐,个个精神饱满,充满活力。只见准备出院的17床患者许立让老爷爷的长子许国庆叔叔手拿一封感谢信迫不及待地跑过来,跟我们连声道谢及出院前的告别。连连不断的感谢声久久回荡在这个充满梦想与奋斗力的地方骨八科办公室的晨会里。原来事情的详细经过是这样的:患者许xx老爷爷有九十多岁高龄,因不慎跌倒而不能行动,五位子女怀着焦急的心情来开封市人民医院西院区求助,了解情况后,派医师去家中接到患者,来到医院后,张主任认真细致的给患者做检查,在床位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统筹协调,帮助患者顺利入住病房,为家属减少了许多麻烦。针对患者年龄偏高,同时患有高血压、心房颤、冠心病等情况,张主任带领管床医生联合西区内科主任、麻醉科主任一起反复研究病情,制定手术方案,保证了患者关节置换手术的顺利进行。

面对手术顺利完毕后的许爷爷,我们细心、耐心、爱心,科主任每天带领医疗团队亲自查房,熟悉掌握患者的治疗情况及康复情况。在护士长的带领下,护理姐妹们精心呵护患者,整理床单元、定时翻身扣背、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心理上的鼓励,并和家属耐心沟通,教会一些简单有效的护理患者方法。在我们全体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下,许爷爷由刚入院时的精神稍差,沉默不语,转变成现在的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好,开始主动的和我们沟通,和他的孩子们交流、聊天。短短的二十余天,许爷爷康复出院,临走时路过护士站还给我们竖起了棒棒哒大拇指。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患者的康复出院,更多的是对我们骨科八病区医疗团队的信任与认可,对我们亲情服务的认可。

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张主任以身作则,不忘党的初心和使命,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学习,认真领会理论精神,并积极参加各种义务劳动,积极参加医院的下乡任务,不怕苦,不怕累,为基层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多次帮助困难家庭减免及垫付医疗费用,每当遇到患者家属递送红包,张主任都当即拒绝,坚决说“不”,并嘱咐护士长给患者充当住院费用。张主任对骨科工作充满无比的热爱之心,20xx年到我院工作,远离家乡,一晃就是十多年,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及先进工作者,因为专业,因为技术超前,因为为人憨厚,许多患者都是慕名而来。他也在病人中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一切为了患者”在他身上得到更好体现:从检查到治疗,为每一位患者精打细算,想病人之常想,帮病人解之难;若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还会主动跟相关科室积极联系、沟通,尽量缩短检查时间,及早明确诊断,给予及时对症治疗。杏花营一位8岁的患者,3年半前因摔伤左肘,导致左肱骨髁上骨折,遗留左肘关节内翻40度畸形。一年前,他又因外伤致左肘外髁骨折。经历两次骨折及手术后,小强的肘关节出现严重畸形并影响功能,左胳膊肘只能往里拐,给其身心及正常生活、学习造成很大影响。为此,小强家长带着他慕名找到张主任。张主任非常重视,立即组织科室进行病例讨论,“患者需要矫形和功能重建,如果不进行处理,将严重影响他以后的正常生活。”经过与该科医生们仔细查看患者情况,反复研读相关影像学资料后,张主任做出了慎重研判。但由于患者经历两次骨折致畸形比较复杂,,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手术带来的创伤,决定通过高科技的3d打印技术,为患者实施精准截骨矫形及功能重建。经过三维64排ct扫描,医生很快采集了小强左肘关节的影像数据,并应用3d技术打印患肢1∶1模型。张主任根据患肢3d实体模型以及患处三维空间中的各个扭转角度规划设计精确的钉道导航模具,并进行手术入路选择、内固定物预置位置、内固定物最佳塑形设计、截骨断面方位设计、手术过程及手术效果预演等术前预操作。由于术前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医生在术中只需显露患者的部分骨面,放置3d钉道导航模具(其可以从进针方向及深度等方面严格控制骨面钉道的位置),按事先设计的程序依次应用导板截骨设计精准,后置入内固定物,畸形就被顺利纠正了。

作为一名科室负责人,张主任科室关心每一位同志的发展与进步,重视科室整体素质的建设与提升,加强病房管理,骨科医疗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尽量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科室制定患者随访责任制度,把康复教育贯彻其中,很大程度避免了医疗纠纷。短短两年时间,科室业务量从原来的20张病床,床位使用

率不足80%。发展到目前现有床位42张,床位使用率108%,这突飞猛进的发展离不开我们医疗技术的提高,管理质量的提升,更离不开患者的依赖和信任和认可。

在今后的工作中,主任多次强调大家要紧紧跟随医院快速发展的步伐,转变管理理念,认真落实院、科两级负责制,带领全科同志发扬吃苦耐劳、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精神,密切配合医院改革的步伐,再创辉煌,让科室的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卫生健康个人先进事迹篇8

今年42岁的张xx,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医生,宣恩县李家河镇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带着10岁的儿子从杭州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计划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张xx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张xx主动向宣恩县卫生健康局“请战”,愿意参与李家河卫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张xx走进卫生院,成为该院一名“编外医生”。

张xx从医20余年,主要从事放射科临床医学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张xx发挥自己优势,参与卫生院影像学报告诊断。

李家河卫生院进出口只有一个大门,医护人员和患者通道通用,张xx与卫生院商量改造,按照传染病楼两通道、三分区的标准,隔离出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分开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物区。同时,针对通道还改造两个小门出入住院楼,该院在卫生院大门,也专门用隔离带分开为进、出口。

该卫生院医用物资紧张,张xx便多渠道联系,为卫生院筹集捐助医用防护物资。“又捐物资,又捐技术,真的很感动。”李家河卫生院院长段万能表示。

家住来凤县大河镇大坝社区的杨铮,2020年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外地一企业上班。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杨铮看到监测点人手不够,主动申请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服务。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排查过往车辆,为车上人员检测体温,同时利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指导执勤人员规范防护措施……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