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治国理政3心得体会5篇

来源:个人简历站 1.56W

我们的心得体会不仅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还塑造了我们的行为和价值观,每一次心得体会都是一段旅程,让我们更深入地探索人生的奥秘,本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谈治国理政3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谈治国理政3心得体会5篇

谈治国理政3心得体会篇1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将习近平同志79篇讲话、谈话、批示等归纳为18个专题精辑成书,通过细致阅读习近平总书记一篇篇重要文稿,我对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结合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谈几点学习体会。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一条足迹坚实又特色鲜明的道路,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中国道路”“中国模式”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话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履职伊始,就郑重宣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量论述,让我们认识到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的旗帜、坚定的步伐,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世情国情的清醒认识,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深沉思考,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和自信。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中华民族在持续探索和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我们这一代人要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同时,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80位左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如此“体量”的大国、如此复杂的国情世所罕见,解决这些难题没有先例可循。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思路和举措,带领全国人民奋力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中央领导集体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破解发展难题的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工作中坚持体现党中央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的理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体验过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过不同工作岗位的磨练,对中国的国情了然于心,对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在党的十八大后的首次公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品格。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重大举措实施。充分体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内容,我感受到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更加坚定了执政为民的信念,工作作风上更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一是学习掌握全局思维,把握大局。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通过学习,我体会到要从做好整体工作出发,找准分管工作在农场整体工作的位置,增强工作合力,从细微的工作中推进农场整体的工作,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大事,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求急功近利的短期效应,多做利于长远的基础工作,努力把各项事业抓好抓实。二是要学习掌握辩证思维,一分为二看问题。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两点论”,既看到有利一面,又看到不利一面。我们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始终保持战略清醒,对任何形势都要进行客观的判断,既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看到各种困难和严峻挑战;既不为一时的困难所迷惑,也不为一时的成绩所迷失,努力保持冷静的头脑。

习近平总书记履职伊始就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改进工作作风问题,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接受全党全社会监督,推动党风政风改进。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得到了一次大整治。同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铁腕反腐,腐败分子纷纷落马,一批重大案件得到查处,这些行动顺应了民意、赢取了民心。在反腐败的同时,加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制度建设,已逐步形成使领导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使领导干部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易腐的保障机制。通过学习,我们更加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更加敬畏权力、慎用权力,始终保持政治本色,防范风险、守住底线。尤其对分管的工业、农发、交通等领域存在的高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作为合格党员的底线,工作生活中都要贯彻落实好八项规定精神,把清正廉洁、反对“四风”作为基本要求,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担当就是责任,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作为一名农场领导班子成员,要敢于担当,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大是大非面前敢于直言,矛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失误面前敢于承担责任,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牢记一个道理,政贵有恒”,“要抓实、再抓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言必信、行必果,招招指要害,件件有落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面对农场的困难形式,我们应继续发扬北大荒精神,做到以场为家,场兴我荣,场衰我耻,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沉下心来将农场各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干出成效来,只有这样的精神状态和作风,才能不喊空口号,做到事事有人问,件件有落实,全场上下崇尚实干,埋头苦干抓落实蔚然成风,从而提高农场的公信力。为农场经济好转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谈治国理政3心得体会篇2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7月1日上午8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主席将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这既是穿越百年的青春回答,亦是历经百年的时代考题。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有着新的使命、新的奋斗、新的未来,唯有激荡青春热血、牢记宗旨理念、保持拼搏姿态、树牢道德风范,方能在这份历经百年的时代“答卷”里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激荡青春热血,以坚定信仰领航奋斗人生。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信仰不只停留在穷苦潦倒、头破血流的“觉醒年代”,在富裕富足、平安喜乐的今天依然十分重要。在国民尚未觉醒之时,陈独秀、李大钊等思想先驱,用新文化、新思想激发国民奋发图强之热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青年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和探讨人生价值意义的思考与选择中,毅然走上革命道路。直至今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燃灯校长”张桂梅、“当代愚公”毛相林等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依然用信仰标定着新时代的航线,为我们躬身示范、挺身引领。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应当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翻涌心中热血,带着前人的精神和意志,砥砺前行、奋发作为,不断攀登新的人生高度。

牢记宗旨理念,以孜孜深情渲染人民底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总书记对“人民”二字的深刻见解,饱含着人民领袖对人民的真挚情怀,映照出百年大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为我们一切工作指明方向、提供遵循。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人民是力量之源,我们党只有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奋斗,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一旦损害人民利益,失去人民的信任,离开人民的支持,我们党就会被人民所抛弃,被历史所淘汰。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应当时刻牢记为民宗旨,吹着振兴的“号角”,搭上发展的“快车”,立足岗位,多为人民做“好事”,多帮人民解“难事”,让“一枝一叶总关情”成为敬民亲民、爱民惠民的生动实践和具体表达。

敢于知重负重,以拼搏姿态斗罢艰难险阻。近日,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习总书记强调:“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知重负重,这一铿锵有力的表达,是总书记对全体党员干部的殷殷嘱托、切切期许。从一代人的思想觉醒到革命战争的全面胜利,再到决胜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社会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面稳定可控,我们一批批党员干部,不畏困难,负重前行、负重“逆行”,用清晰的足迹印刻着时代前行的“道路”,为时代新人“打样”,为党的事业“赋能添彩”。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迎难而上,敢去啃“最硬的骨头”,敢去抓“最烫手的山芋”,不断拼搏奉献,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坚持自我净化,以高尚人格树牢道德风范。共产党人应有的道德风范是什么?习总书记强调:“保持共产党人艰苦朴素、公而忘私的光荣传统,从不以功臣自居,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贪图享受,守纪律、讲规矩,生动体现了共产党人应有的道德风范。”可见,高尚的人格是党员干部应有的品质。但做一个有品格魅力的党员干部并不简单,还需时刻自我革命、自我净化,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要经得起考验,扛得住诱惑,无论“八小时”内外,都要坚决杜绝“七个有之”,做到“五个必须”。要始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百年初心如磐,百年使命在肩。一百年不是终点,而是新使命、新奋斗的起点。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应当胸怀“国之大者”,以舍我其谁、“我将无我”的精神气魄,以无畏艰险、自我革命的“赶考”姿态,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矢志奋斗!

谈治国理政3心得体会篇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这部著作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最新成果,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意义重大,认真学、刻苦学,做到学以致用、积极践行。

一、在常态化学习中把握内涵

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举措,聚焦学懂弄通做实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实把其中蕴涵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把握深、把握准。要强化理论武装,把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作为整体系统学、一体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核心要义,准确掌握立场观点方法,真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区政协将积极开展多形式、分层次的学习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区政协工作中结出丰硕成果。

二、在规范化认识中提升认知

认识跟进就是要进一步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建设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确保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思想旗帜,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进一步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入脑入心,系统掌握和善于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拨开迷雾、把准方向、寻找出路。

三、在具体化运用中指导实践

在学习跟进、认识跟进的基础上,要做到行动跟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的理论只有运用到实践当中才能得到检验和提升。深刻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精神实质的最终目的是要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用出实效。科学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所提供的方法论的指导是解决现实各种风险挑战的有力武器。面对复杂的各种工作局面,只有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才能更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更好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全党同志一定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际,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使各方面工作更符合客观规律、科学规律的要求,不断提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能力。理论只有转化为现实行动才能拥有改造社会的力量,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坚定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把党的科学理论转化为万众一心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是符合认识实践规律的。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原原本本学、系统全面学、持续深入学,推动党的科学理论多出实践成果。坚持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精神,乘势而上书写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开启区政协工作新局面。

谈治国理政3心得体会篇4

习近平总书记的《谈治国理政》,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瞻前顾后、继往开来,旨在开辟当代中国治国理政崭新局面的著作。

阅读这部著作,可以有远近两个方面的重要收获。就近处看,这是一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新常态最系统、最宏富的著作。全书十八个部分,涉及到当代中国的方方面面、事事物物,论述切近经验,论旨高屋建瓴。让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何谓中特色的社会主义,何以实现中国梦,怎么深化改革,如何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以及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生态文明,有效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发展、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祖国统一,推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谋求周边外交和谐、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并且对人们理解执政党的群众路线、提高执政党执政水平、以及反腐倡廉建设,极有助益。

从远处看,这是一部言近旨远的重要著作。这部著作,不单对人们理解当代中国的大政方针、重大举措具有重要指引作用,更为关键的是,它对人们站在百年历史的高度,审视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从独立向富强发展、从富强向文明跃升的历史进程,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百年中国的历史进程,艰难曲折、蜿蜒向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相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与屈辱的近代历史中,一直努力奋进,从来不曾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而历经改革开放的艰辛探索,中华民族摸索出了一条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从而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正是在中华民族这一历史飞跃中,展现出从独立富强向民主文明跃迁的亮丽景观。

诚然,这一伟大的变迁,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政治保障。除开这一政治保障机制,中华民族顽强追求现代目标、努力实现自我超越、尽力建构现代国家,也为世人所称道。在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孙中山、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的目标,挣脱了列强瓜分和奴役中国的悲壮命运。邓小平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了民族富强的道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向富裕先进的跃升。这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地缘广袤、历史悠久、文化辉煌的大国,呈现给世人的壮观历史场景。

现代国家的独立富强,是国家足以完整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条件。一个积弱积贫的国度,是不足以在现代国际体系中获得平等的国家地位的。但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并不见得就是获得人们尊重的大国强国。因为,一个现代国家的民主文明程度,构成为一个国家在现代国际体系中赢得世人尊重的决定性理由。中国的经济实力,无疑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尽管国家的富强之路前路漫漫,但富强之途,已经鲜明呈现。国家发展的重大任务,已经落到创新现代文明,为现代文明有所贡献上面。正是对这一任务的阐释,构成习近平总书记铺展中国历史百年画卷的醒目笔触。

追忆中国艰难困苦的漫长历史,是习总书记刻画中国梦的历史出发点。这当然不是中华民族要嫉恨什么的表现,而是一个民族对自己历史经验的珍视。中国的历史发展,长期领先世界。从发展的波峰跌入波谷,中华民族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苦难。但民族脊梁的挺立,使中华民族终于在自己的艰苦奋斗中走出了一条重新崛起之路,给世人展示了一条古老民族复兴的独特魅力。而中华民族发展的远大前程,业已呈现出中国梦的强大感召力。

中国梦,是习总书记鼓舞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的重要命题。这一命题,正在呈现它丰富的内涵,展示它引领中国发展的能量。中国梦,是现代梦、富强梦、民主梦、文明梦。在这一有力号召和有效整合国家与国际正能量的命题中,正正显示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生机、厚德载物的德性精神和温润敦厚的人类情怀。由此向人们表明,一种旨在落定在现代平台上的中华文明,已然浮现。

百年中国,方始复兴。这是人民的成就、人民的复兴、人民的胜利。在中国的不断崛起和持续发展中,人民既是牵引历史潮流的动力,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引擎,更是引导国家规范发展的强大推力。人民是国家权力的赋权者、也是规范国家权力的行动者、更是国家发展的受益者。这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根本的政治原则。习总书记强调的权为民所赋,从根本上凸显了现代国家的人民主权原则。这条原则,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群众路线。只不过,群众路线在现代中国走上治理现代化道路的时候,已经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那就是执政党务必确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务必认识清楚,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这是中国现代建国必须坚守的基本政治准则,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理解治国理政重大问题的核心命题。这无疑表明,习总书记对现代政治具有十分精准的理解、把握与阐释。

在人民主权原则之下,一切现代政治与现代国家的建构理念渐次浮现:国家必须以人民主权原则为指引,建构依法治国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如果说现代国家的治理体系,在体系结构的经济层面上必须是开放的经济体系、能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都用好,从而将国家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功能各得其宜地加以发挥的话,那么,在国家权力的行使上,则必须落定在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平台上。这既是所有现代国家的基本经验,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须,更是百年中国努力复兴的宝贵经验。展现现代国家的中国轮廓,正是习总书记这部著作的核心论旨。

习总书记对法治中国的论述,完全切中治国理政的现代首要原则。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首要原则,就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依宪治国,说的是权为民所赋依宪执政,说的是权为民所用。两者落定的是国家权力的****与功用问题。而这两个问题,恰恰是划分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界限的分水岭。依宪治国,不是一种政治地治国的状态,即不是一种按照政党、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意志治国的状态,而是按照宪法的规定法治地治国的情形。这就让中国免除了千年人治的窘迫,走上了现代法治的轨道。习总书记为此刻画了三条重要线索:一是高度肯定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中心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二是宪法的生命,在于贯穿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三是要将治国理政落实为依法治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厉行法治,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各项治国理政活动的制度化、法律化。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这就为中国完全坐实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平台上,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围绕这一目标,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真正促使中国作别人治传统,步入法治轨道,建成现代国家。

谈治国理政3心得体会篇5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1页)。理论要指导人们行动,必须为实践者所掌握。“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列宁全集》第33卷第208页)。

作为一名身在高校的党员教师,本人尽全力研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两本著作。从中全面、系统地知晓了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法治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做好周边外交工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了解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须树立“五大发展理念”,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优越性,改善民生与创新社会治理结下的“硕果”自然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习总书记号令全党同志:提高解决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他还号令全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的理解就是强党、强军尔后强国、富民以实现民族崛起。

探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主要内容,概而言之分别有三:以为民为核心价值、以担当为政治责任、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总布局各领域创新理论为支撑;以中国梦为战略目标、以“四个全面”为战略布局、以国家安全和强军为战略保障。

笔者以为,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崭新篇章、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究其内核,当为与时俱进的当下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围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所形成的理论成果的总和。习近平同志说,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他强调指出,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中,先后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开始提出的。经过20年的曲折发展,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才逐步确立了一条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始于毛,成于邓”。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今中国最鲜明的主题,也是贯穿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最鲜明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之繁荣发展为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旗帜鲜明之话语,堪称文科人之重要指针!

我在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过程中,钻研文本、看电视观视频等之余,脑海中时常浮现出两个关键词:一曰人民、二曰发展。耳边常响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声音:“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中国的迫切问题、根本问题就是发展。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把发展叫做硬道理,把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这条路线叫做“中国的发展路线”。在小平同志看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他着重指出,社会主义不仅强调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且强调人民创造的财富属于人民,能够实现共同富裕。邓论和习语高度契合,可谓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关系。

一论习近平的人民观,似有如下科学内涵: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等等。

二论习近平的发展观,主要包括以下基本要义: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务必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与各方关系全面发展,等等。

概言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为我们勾勒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蓝图,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从现实发展、历史比较、道路选择和国际博弈“四维度”观察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实践是当代中国唯一正确的科学理论和实践,我们能够自信地说其卓越贡献具有世界性的意义。推动世界多极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重要动力源泉;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现代化模式;做负责任大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构建良好国际发展环境和国际新秩序。正如习近平在2013年5月,接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等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时所表达的“中国声音”:“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

现如今,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中国道路”开启的“中国模式”创造了“中国奇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位跃升至第二位,共计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人均国民总收入从190美元连续翻番至788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从1.8%上升为15.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这给世界1/5人口开辟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自身幸福的光明前景,各方共赢、美美与共,同时也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和平发展的新愿景。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那么,实践的最好向导——理论思维从何而来呢?答曰:全靠学习!让我们永远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一定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届时不光有了理论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能力亦会一应俱全的。以上便是本人深入、富有探索精神地认真领悟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一点理论方面的学习心得。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