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中国人月薪过万很普遍

来源:个人简历站 6.13K

“94年,网络写手,从最开始的5000到后来的8000,然后过万,这个月可以拿接近三万,接下来有个大推荐,下个月可能更多,明年争取五万。”

为什么感觉中国人月薪过万很普遍

“93年的,毕业四年,现在每个月税后一万多,不怎么想做了,想改行”

“96年,毕业一年半,平均月薪1.7万,高的时候一个月拿过3.5万,三个月的时间挣了一辆车的首付12万”

“96年,月入4万吧”

“还没毕业,签约单位月薪1.1万”

卖煎饼果子的大妈月入3万,手机贴膜的小伙收入买了3套房,相亲角大爷的姑娘年薪80万,仿佛全中国人民都已经过上富裕的生活,只有你,守着工资卡里的3000块,高不成低不就。

我们总感觉我们周边都是月薪过万的人?但自己的工资条却永远都是那一点点,我们难道活在楚门的世界中?

01话语权不均造成的假象

马东曾经说过:“这世界上大约只有5%的人,有愿望,积累知识,了解过去,而剩下的95%的人就是在活着,就是在生活,只是在今天这95%的人,因为自媒体等的兴起,每一个人都有了话语权和表达通道而已。”

中国每年有800多万高校毕业生,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地提升,看上去数量庞大,但是全中国有多少人是本科或者以上学历呢?

答案或许会让你出乎意料,不到4%。

可能你会说:“骗人吧,我身边,本科一大把,硕士博士也不缺。”

那恭喜你,你所处的环境已经超越了95%的人的水平。不到4%,也就意味着,中国的8亿多网民中,真正表现出来的只是那少数4%的水平而已。

上面那些月入过万的人群大部分也都是生活在帝都魔都,收入虽然高,但是面对着的也是高消费以及一年不吃不喝买不起几平的房价,收入高,生活水准比没有那么好,差距感让他们在网上晒收入来获得自己过得不错的感觉。

虽然很多人都有了说话的机会,但说话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那5%的精英中,因为他们懂得多,话语表达容易受到认同,一传十,十传百,被模仿,被渲染,就造成了中国人都已经月薪过万的假象,你看到的,只是愿意表现出来的那5%而已,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凭着手机贴膜买三套房子。

02平均造成的假象

有些人可以为了宠物的生日耗费百万举办party,也有人为了300块的全勤,顶着高烧挤地铁。有些人可以凭借收租过得舒舒服服,每天只需躺着晒晒太阳,想着明天去哪里玩,同样有些人就必须顶着大太阳在工地上搬砖,拿着辛苦赚来的工资筹划着该怎么分配孩子的生活费,生病老母亲的医药费。

就是如此差距悬殊的情况,一平均你也可以月入上万,据国家统计局在2019年1月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也就是人均月可支配收入3270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也就是人均月可支配收入1218.5元。

这是可支配收入,意味着你已经刨除了生活所必需的一些支出,看上去还算不错的,但这组数字就意味中国人已经都月入过万吗?

很明显并不是,这只是平均,城镇平均每人每月3200,农村居民每人每月1200,别人月入10000,你月入2000,平均下来每个人6000,但那就代表这你真的有6000了吗?所以事实是95%的人都没有月薪过万。

03观念错位造成的不对称

相信看到这里的很多人都会想,既然都没过万,那我也不用急,毕竟急也没用。真巧,剩余的那95%的人都是这样想的,所以,话语权继续在5%的人手中,财富也在他们手中积累。

月薪不过万是不必有太大的焦虑,但并不意味着月薪过万的人少,而且你为什么不能成为其中一员呢?在北京,上海月薪过万现在已经是稀松平常,在经济崛起较快的新经济城市,成都,长沙,青岛等月入过万也成为了最新的一种趋势。

或许你并没有可以拆迁的房子,但你可以用自己这一代的努力,让你的下一代出生就有奔驰,或许你现在没有月薪过万,但并不意味着你不可以挤进那5%,等你真正的拥有经济上的高度,你会发现,所有的问题你都有解决的资本,你可以凭借你的能力,你的经济水平,让自己活得更好。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