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真的会嫌弃频繁跳槽吗

来源:个人简历站 2.2W

HR会嫌弃频繁跳槽吗?每年这个时候,都有小伙伴很直接地问我这个问题。

HR真的会嫌弃频繁跳槽吗

我的回答也很直接:会。

1

金融圈猎头曾有统计,金融行业平均一年半跳一次槽。这个频率,其实在有的HR眼中已经是相当频繁了。有的机构会比较重视候选人的跳槽经历,甚至明文要求一定要有在一个地方干够3年的经历,否则不予录取。

频繁跳槽的候选人,可能在简历的筛选阶段,就扑街了。为什么?因为很多公司的HR要背KPI的,KPI会有关于试用期通过率的考核。所以,在基于过往经历来判断你未来的发展的时候,这一类人会被优先排除,以尽可能避免踩雷。

而没有这项考核指标的HR也会犹豫啊,为啥?第一,业务部门会质疑:HR给我推的什么人啊,有没有用心啊?!第二,这么跳槽这么频繁,万一来一阵又跳了,苦的还是HR自己,万不得已,不会给自己挖坑。再者,如果你在工作期间没有经历一些大的变革或者大项目(通常也很少遇到),那么你在公司的成长周期至少是1-2年,你这还没学会走就想跑了,你来我这岂不是想飞?

可是人这一辈子,不经历几个极品公司,怎么能成长呢?一次两次遇到,是人品不好,可是如果之后还没有改进,是不是你本身对于公司的判断和选择有问题?遇到问题不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那是不是学习能力有问题?对,HR就是能自我脑补一出大戏。

2 什么样的跳槽是好跳槽

换一次工作,不只是选收入,而是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每个人换工作前,都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换工作?

大多数人跳槽无非为了以下目的:

1、硬收益提升薪资涨幅、拿到股票期权

2、个人空间提升:提高职场天花板、软收益提升(晋升、职级)

3、拿到一些之前得不到的机会(业务方向、带团队)

4、离开失望的群体(汇报上级、不给力的队友)

5、一个心理学原因:通过跳槽缓解工作的倦怠感

但跳槽时存在一个“沉没成本”的概念。当我们放弃目前的工作,去接受一个新的环境时,会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跳槽,你可能是奔着那几干块的涨幅薪资和一个职位提升去的,但你为此放弃的是对现有工作的熟悉程度、和现有团队的契合度,甚至还包括为了新工作而搬家的负担。

况且在跳槽前你还应该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值这个价。这几乎已经是行业里不成文的潜规则,每一个拿着高价offer向你抛出橄榄枝的HR和业务部门,实际上已经开始「磨刀霍霍」开始计算拿着这份工资的你,入职后能贡献出什么样的产出。

可能有的候选人因为市面竟争、过往薪资、家庭原因等,拿的是一个略微溢价的offer,但是整体上不会违背这个大原则。但如果超出太多,不符预期,等待你的将是降薪或劝退。

对于职场新人而言,更应该关注的是跳槽能否让你个人“增值”。通过跳槽8k、10k、12k的涨工资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有意义的是新公司有更厉害的人带你吗?能给你更大的发挥空间吗?做的事情有成长性吗?你的职业发展能更上一个台阶吗?这些问题没调查清楚,千万别跳。

对于职场老人而言,这个时往往离天花板不远了,更应该关注的就是实实在在的收益,期权也好,地位也好,年薪也好,毕竟孩子、车子、房子都需要你养,现实摆在这里。当然,也有人不差钱,或者很牛逼的,也会在这个阶段选择通过跳槽焕发职场第二春。

3 如何选好跳槽方向?

这里只讨论金融的情况。

① 银行。从业者可以往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其它新型民营银行,考公等方向跳。

跳槽到证券、信托意味着较大幅度的薪资提升。熟悉投行线和产品线的员工跳槽出来,做二级市场业务或者其其它资产管理机构,利用新的平台来助力缘由银行的资金资源,可谓如虎添翼。另外,银行本身层及众多,视角和平台不尽相同,这一点也是其它金融机构难以感受到的。总之,银行人长期积累的社会关系等资源,对其跳槽后工作的有效展开具有极大优势。

跳槽到互金的大多是具有风控、信贷审核部门工作经验及优质客户资源的客户经理,除了高薪甚至股权激励,新兴活跃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也许能帮你打开一片全新的天地。

此外,传统银行从业人员跳槽到新型民营银行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还有考公、创业等都是跳槽的选择之一。

② 投行。投行狗们的选择也很多,可以往私募股权、上市公司等机构跳,可供选择的岗位挺多。

投行是一级市场,私募股权可以说是“一级半”市场。原先在投行,更多的是在做融资的事情,而通过投行的锻炼,既有精神的财务法律技能,熟悉公司各项管理,也对操作过的产业有着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最终使得转向非上市公司股权的投资也得心应手。

跳上市公司的可以去做金融相关部门负责人、副总、CFO、董秘,作为专家,去辅导企业利用各种资本手段实现公司经营的跳跃。也可以去拟IPO企业担任董秘,从个人财富的角度讲,如果能在此过程中获得上市公司股权,远比单纯做投行实现“财富自由”来得更为顺畅。

③ 行研。分为卖方行研和买方行研。

卖方可以跳槽到买方或私募基金,走投资路线。此外,真正对行业研究到位,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人,转型一级市场同样会有独特优势。目前行业研究员转型投行仍不算多,一是国内投行对行研不够重视,但随着注册制的打开,国内投行将逐渐向国外投行靠近,越来越重视细分行业的挖掘能力,因此将会有从业研究员转型投行的职业发展路径。

当然,还有从业者只要有客户资源,开一个私募自己管理会比继续在卖方打拼轻松很多。尤其是在市场行情比较好的情况下,卖方业界大佬联合投资人开办私募,实现财富自由的也不在少数。当然,选择单飞后再回来基本是不可能的。

最后,卖方研究员也可以转行实业,尤其擅长做董秘,负责资本市场业务开拓,擅长与各大金融机构合作与沟通,进行市值管理。

买方研究员会跳到私募,成为“更赚钱”的买方,甚至可以自己开一家私募,如果受益看好,几个亿的规模足矣。当然,不排除有跳到卖方的研究员,但数量极少。因为平均来说买方分析师比卖方更有资历,另一方面习惯了被服务,不大习惯再去服务别人了。

④ 资管。如果你是在基金子公司和信托这样激励机制足够充分的行业,是没必要跳到其它行业的,正所谓“跳公司不跳行”。当然也可以去工作环境较为安稳的保险资管、银行资管等行业,成为部门一把手。

二级市场的资管可以说研究为王,不仅可以在本行业寻求发展,也可以跳往基金、私募等买方,出路非常广。

⑤ 私募。一般来说,私募已经处于金融行业的末端,再往后的工作机会则是主权基金、大型养老基金的层面。更多的工作机会来自不同私募机构之间的流动,如从一家私募到另一家私募。另一个出路是,当在某个基金中功成名就后,可以另起炉灶,创办属于自己的基金。

4 如何成功跳槽?

这部分主要分为跳槽时机和跳槽常见问题。

跳槽时机:俗话说金三银四跳槽季。这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领完了年终奖(当然不排除个别心机的公司把发放时间定在五六月份),积攒半年的想跳槽的人此刻纷纷选择了出走。而在机构看来,因为大规模的离职潮,这个时候也是挑拣人才的好时机。这个时候跳槽的特点是机会多,竞争大。

另一个跳槽时机是在年前。那个时候大家都在等年终奖,离职的很少,所以这个时候跳槽遇到的竞争也小,遇到急招人的公司往往可以获得不错的溢价。但相应的此时的选择也少,不一定能碰到值得去的新公司。

跳槽常见问题:关于跳槽,几乎每一个HR都会问的问题是,“你为什么从上一家公司离职?”这样问的意图,主要是了解你的工作态度,以及你对老东家不满的那些地方,我们公司能否满足。你回答的原则是多陈述事实,忌发泄情绪,多从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角度出发,忌八卦办公室政治。

还有一个问题是,“你希望要多少工资”。很多时候,除非你刻意打听,在工资谈判方面往往劳资双方是信息不对称的。如果我这个岗位的薪资预算是40万年薪,而我知道你上一份工资薪资20万,那我就可以开26万;如果我知道你在原公司上升空间有限,我就可以开22万;如果我知道你非常仰慕我司,对你来说这个职位足以改变你的人生方向,甚至我不涨薪也没问题。

但话又说回来,你的薪资还是基于你的实力的。薪资谈判技巧再好,也只是小打小闹。如果你的能力超出业界水平很高,跳一次槽薪资翻上几番都是有可能的。

最后一个问题,“你还有什么想问我的吗”。很多小伙伴看过面经,把这个提问机会浪费在了“讨好”面试官,稳固offer上了,非常可惜。你要问的应该紧紧围绕“你能否胜任”、“会不会遇到你不喜欢的情况”以及“是否有足够的进步空间”来展开,比如关于这个岗位面试官认为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公司对这个岗位的重视程度和定位是怎样的,这个岗位在公司内部的发展如何等。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