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工作计划范文

来源:个人简历站 1.8W


商务工作计划范文

20xx年,是“十二五”规划起始之年,也是商务经济调整结构、加快发展、提升位置的重要一年。海安商务工作将紧紧围绕全县总体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外向型经济拉动经济增长和商贸流通业支撑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组织引导力度,准确定位,精心规划,有效组织、全力推进,努力实现全县商贸经济业的新发展、新提升。

主要指标初步安排

1.新增工商注册外资4亿美元,增长0.25%

2.实际到帐注册外资2.3亿美元,增长0.45%,

3.实现进出口总额9.1亿美元,增长7%,其中:出口7.5亿美元,增长7%。

4.新签合同额9000万美元,增长5%,实现营业额8000万美元,同比增长5%;

5.外派劳务人员580人,增长5%。

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亿元,增长18%;

7.实现市场成交额172亿元,增长15%;

8.实现餐饮营业收入17.5亿元,增长26%;

9.培育突破10亿元的市场1家,新增5亿元市场1家;

10.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创建10家;

11.引入国内外大型知名连锁商贸企业1-2家;

12. 完成生猪定点屠宰40万头,定点屠宰率99%以上;

13. 完成地方粮食储备1.9万吨、食用油储备1500吨;

14、创建省、市商业示范社区各1家;

15、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30家,总数达到228家。

一、加强扶持引导,努力争取三外工作新发展

(一)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水平。

1.突出共建,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利用沪通铁路、京沪高铁等重点工程建设,引进符合我县产业规划的相关搬迁企业,进行错位招商,引进一些重大生产性投资的项目。全力推进杨浦(海安)工业园的建设,加快搬迁企业引进力度,同时利用这一平台,全面推进与上海、苏南跨江联动合作,变招商引资为招商引园,积极探索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共建工业园区的招商模式,实现双方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为利用外资的可持续发展构造新平台,进一步增强承接先进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

2.围绕重点,促进结构调优。把握重点产业。围绕我县纺织、丝绸、机械、电子等传统支柱产业和正在形成的新能源等新兴主导产业,排出产业链前延后伸环节上的潜在项目,加大龙头企业 、配套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引进力度,促进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一是紧盯重点对象。继续以世界500强、央企国企、业内领军企业为主要工作目标,招引重特大项目;包装优质项目招引跨国投资性公司和私募资金。二是巩固重点区域。主要围绕香港、台湾、韩国等我县招商的传统优势区域,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对上述区域的招商攻势,全力形成吸引港资、台资、韩资的集聚效应。三是拓展重点领域。高度重视一产、三产招商,继续把建设苏台(海安)农业园作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外向型现代农业;推动外资参与我县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着力招引跨国公司在海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物流中心、采购中心和利润核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以软件园为载体,推进信息产业和服务外包吸引外资工作,努力在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招商上取得新的突破;大力引进国际大型零售、高档娱乐、旅游综合开发等现代服务业项目;积极探索外资参与城市建设的途径,着力引进外资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3.把握关键,强化项目服务。一是积极主动和全力做好外商投资项目特别是重大外资项目的跟踪落实和外资到位工作。二是及时为已建项目增资、外商投资企业国内上市、国内企业境外上市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三是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后期管理和服务,积极帮助和协调解决外商投资企业在审批和运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对重点联系企业的政策指导和业务沟通,切实解决外商在生产及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诚意争取他们的增资扩股,并现身说法,以外引外。

(二)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年内,国家将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商务部及省市也将配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我们要及早动手,认真研究,加大对利用外资政策措施的引导和宣传力度,在吸收外资方式、管理体制上先行先试,争取更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

一是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流程、简化审批内容、缩短审批时限。二是推进投资便利化,进一步完善网上审批制度。三是建立进一步完善和畅通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县投资环境提出建议和意见的渠道。四是充分发挥开发园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提升园区对重大项目的承载能力。

(三)进一步拓展外贸出口。

1、强化地方行政配套推动以求总量突破。

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外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正常县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工作领导小组活动(每季度一次);在2009年7月份出台的扶持外贸企业发展的若干地方配套政策及海政发〖2010〗8号县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基础上加大行政引导力度,进一步细化扶持项目。积极采取有力、有为、有效的应对措施,全力扭转我县外贸总量老小的多年积淀势头。

2、跟踪大项目服务大产业力促外贸转型。

近年来,我县把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作为全局工作的抓手,先后引进了一批有别于传统产业的科技型、文化型项目如卡姆丹克太阳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亚太轻合金、海安软件园、海安“523”文化产业园、中国东部家具城等特色项目。可以预见,随着这些项目的投产、达产,我县贸易结构和商品结构必将大大改善。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县装备制造,纺织丝绸化纤,高新技术三大产业集群和锻压机床等十大特色产业板快中的新上及原有大项目,进行一对一的跟踪服务,努力提升总量、不断优化商品结构。

二、不断强化组织程度,全力构建商贸流通新格局

(一)加快升级农村流通网络,服务农村消费。

一是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强已建农家店规划管理,进一步扩大农家店的覆盖面;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载体,在推动超市下乡、工业品下乡的同时,组织农副产品进城,实现双向流通;大力推进“一网多用”,积极拓展农家店经营服务范围,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邮政报刊、科技信息、电信及代收代缴等新业务。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建立集购物、文化、技术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村、镇级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二是积极推广“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继续抓好家电下乡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推进农村家电销售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搞好补贴资金兑付,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家电销售。

三是深入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在县城、李堡、角斜等农产品重点产区新建和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一批农产品流通企业,加强冷藏保鲜、质量安全可追溯、检验检测、物流配送等设施建设。

(二)全力打造城区商业中心,促进集聚发展。

一是集聚新兴街区商业效应。在基本完成安达、中大街、恒天新世界以及新文峰广场等商业街区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指导、扶持企业抓项目招商,提高商家入驻率,尽快形成集聚效应。完善街区业态布局,围绕已经建成的安达步行街、中大街、恒天新世界几个商贸集聚街区,指导业主做好功能定位、业态布局,突出体现各个街区的不同特色和商业风格,杜绝出现同质化竞争的局面;加大招商力度,在新兴街区招商中,积极引入知名度高、信誉好、档次高的商贸连锁企业入驻,提升城市商业品位,服务地方百姓;尽快形成规模效应,加大特色街区的宣传,引导开发商制定招商激励政策,化吸引各种品牌的经营户入驻,大力提升各特色街区的人气,尽快形成商业聚集效应。

二是增强专业市场幅射能力。立足海安区域性商品辐射中心的地位,加快专业培育建设,扩大市场规模和辐射能力。积极引导推进奥华国际装饰城三期工程和大公山羊市场三期工程建设,培育品牌特色,形成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依托地方特色产业,探索发展新型专业市场,重点做好华中五金机电城、汽车汽配、二手汽车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的推进进度;调整整合现有专业市场批发王、沿海大市场,按照市场错位发展的原则,加大招商力度,提高家入驻率,集聚商流人气,缩短市场培育期。

三是打造区域物流集聚中心。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立足交通区位优势。依托我县制造业、纺织业、化纤、电子产业集聚发展的基础,着力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现代流通业与地方产业的互动,以城北物流中心为支点,打造物流龙头企业,继续推进医药、粮食、棉花、煤炭和钢材等五大专业物流中心,提升现代物流水平。按照运输型、仓储型、技术服务型、综合型等不同的物流企业类型,分门别类培育重点物流企业,全力推进物流项目建设,着力引进综合配载中心、城市配送中心、公铁水联运中心的投资项目。尽快形成具备全流程配载能力,拥有现代信息网络平台,服务功能全、配载能力强的综合物流基地,逐步奠定我县区域性物流中心地位。鼓励、引导重点集镇立足特色产业发展服务性综合物流企业。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做大做强物流企业,力争培育2家省级重点物流企业。

(三)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扩大居民消费。

一是推进“双进工程”。大力推广“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积极开展省、市级商业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推进家政服务网络建设,鼓励依托大型服务企业建设家政服务网络中心,整合资源,培育重点示范服务企业,提供安全便利的家政服务。

二是实施“再生资源流通网络”。积极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备案工作,以重点回收企业为龙头,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在城市社区建立旧货收购点,在县城及城乡结合部建立旧货交易市场,满足低收入家庭和贫困群体消费需要。鼓励生产和零售企业开展“收旧售新”、“以旧换新”业务,带动新产品销售和资源节约

三是实施“放心早餐工程”。借鉴其它地区的经验,进一步方便城区居民生活,支持承办企业建设早餐网点和食品安全检测、信息管理、冷链与主食加工配送等系统建设。

四是积极促进汽车消费。积极推进国家汽车下乡政策,促进汽车消费稳定增长。规划建设全县二手车交易市场,完善二手车信息平台,促进二手汽车交易。进一步规范汽车品牌经销商开展新旧汽车置换业务。积极引入真正意义上的汽车的“4S”连锁店,提高本地汽车的销量和服务水平。

(四)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创新消费模式。

一是积极培育消费热点。积极拓展电子信息产品、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消费,引导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培育和发展定制类消费。开展“名品进名店”、“品牌产品下乡”等活动。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规模和档次,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建立和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

二是大力发展会展经济。通过各种形式的节会机会,大力培育发展我市会展消费,重点做好河豚美食、青墩艺术节等重要节会的商业筹划和推介,形成会展、旅游、商贸、文化业有机互动,带动相关的住宿、餐饮、交通、通信等消费。根据节假日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等促销活动,借助地域优势举办以农村乡镇庙会、集市等传统民俗活动为载体的物资交流会,以节带市、以会促销,带动消费市场。

三是推广电子商务应用。积极鼓励县内有实力的企业,开发电子商务平台,扶持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应用,支持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社区便民服务企业的发展,通过电子商务促进传统流通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网上购物、网上会展,促进网上消费。

三、加强商务行业管理,着力创造商务发展新环境。

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机关行政职能,认真梳理行政事项和职能权力,着力强化机关人员能力建设,努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为全县商务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是切实增强市场监测调控能力。加强市场运行监测水平,完善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流通市场信息监测平台,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商品、重点时段的市场监测,强化预测预警,引导供给需求,维护市场繁荣稳定。

二是狠抓流通企业食品安全。加快“放心肉”监管体系建设,在完成3家屠宰厂电子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在全县屠宰企业中全面推开;定期、不定期开展肉品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加强对屠宰企业无害化处理的监控,建立肉品质量信息可追溯体系。用5年时间实施“放心肉”工程,支持大型肉类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向养殖环节延伸。推动中小型屠宰企业升级改造,严格对照省、市标准要求做好第二批换发证工作,对不数不符合。

三是推进商业诚信体系建设。流通领域各行政执法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等行为。积极推动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和“诚信经营”示范创建活动,引导企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制度健全、诚恳规范服务、接受社会监督,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交易环境,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安全消费。

四是健全生活必需品储备机制。在建立粮食和猪肉储备的基础上,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探索建立重要物资代储制度,引导和鼓励企业保持适当库存水平,建立食糖、重要药品、食用油等重要商品的应急储备,发挥大型商贸企业在保障市场供应中的主渠道作用。

五是建立商务综合执法大队。为进一步加强商务市场管理,规范商务经营行为。在原有商贸执法队的基础上,强化职能、充实力量,建立商务综合执法队,下设三个执法组,全面加强商务市场的监督检查工作,净化市场秩序。

热门标签